APP下载

子宫捆绑术在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10-08潘珍珍

系统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宫腔出血量产后

潘珍珍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宜兴 214221

剖宫产术成为现今女性分娩的常用方法,也是临床难产产妇分娩的首选手段[1]。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常见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出血严重者甚至会死亡。经大量研究资料[2]收集,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产后出血治疗方法也明显增加。一般临床认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都采用缩宫药物提高患者子宫收缩功能,以此起到止血效果,但效果不佳。若未及时处理,对严重出血者,需采取子宫切除术,该方法则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自子宫捆绑术的应用,有众多研究资料对其作用予以证实并加以肯定。该研究选取对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子宫捆绑术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查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38岁,平均(28.6±2.7)岁;经产妇 34 例,初产妇 16 例;孕周 37~41岁,平均(40.1±0.3)周;并选取同期治疗患者 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 20~39 岁,平均(29.0±2.8)岁;经产妇 36例,初产妇 14例;孕周 37~42岁,平均(40.2±0.4)周;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意识、精神状况良好;对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会对该次研究审核批准通过;剔除中途改为其他方法治疗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构成比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止血,取缩宫素 (国药准字H34022 979)10 U注射子宫体,按摩宫底,取0.9%生理盐水浸润的纱条填塞宫腔,术后热敷子宫。

观察组子宫捆绑术止血。探查宫腔并清除宫腔内积血,托至子宫出腹腔并挤压。于子宫切口右侧切缘内3 cm部位进针取1-0可吸收线至宫腔切口上及距离切口右侧3 cm位置出针。拉扯肠线至宫底并加压距右宫角约3~4 cm。自宫底垂直绕向子宫后壁与前壁相应位置进针,于宫腔切口左侧切缘出针。子宫左半部分缝合于切口左侧3 cm进针,出针位置在切口左侧切缘内及下缘下3 cm。子宫挤压时需轻柔缓慢拉紧缝线,待确认无出血后拉紧两端缝线打结。于子宫前壁、后壁缝线背带位置缝“8”字固定。出血停止后缝合子宫切口,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观察患者产后并发症,如感染、腹痛、宫腔粘连等情况。

1.4 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症状恢复稳定,子宫收缩正常,产后出血量不足50 mL/h。无效:患者产后出血高于50 mL/h,无尿或尿量减少。

1.5 统计方法

将研究中所属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 2007表格内处理。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研究内所有数据。计数用[n(%)]表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用(±s)表现,比较采取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恢复有效率100%(50/50),对照组恢复有效率84%(4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2.2 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s)

组别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 0 12/L) 术中出血量(m L)观察组对照组t值 P值1 3 5.8 4±1 6.1 7 1 1 6.3 4±1 5.2 8 2.9 0 7 0.0 0 4 5.8 2±1.1 9 3.2 6±1.0 5 4.2 2 2 0.0 0 0 1 0 0.4 7±2 5.9 3 2 5 8.7 1±4 8.1 0 9.6 0 4 0.0 0 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目前产科重点关注问题,是产妇分娩使其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分娩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对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分析中,宫缩乏力是气常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无法有效压迫肌纤维间的子宫壁内血管,影响血窦关闭效果,致产后出血。为了刺激子宫收缩功能,促使子宫收缩功能恢复,临床多按摩子宫,适当使用宫缩剂,填塞子宫,进而止血。必要时对盆腔血管结扎、髂内动脉栓塞术,严重者需采取子宫切除术,以此控制出血,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但各种方法各有优缺势,选择更为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方法进行止血,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子宫捆绑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时,多是由于对子宫平滑肌予以机械性纵向挤压,使盆腔动脉压降低,并充分挤压血管减慢血管血流速度[4-5];同时对子宫平滑肌局部挤压能形成局部血栓,子宫肌层缺血进而促进子宫收缩功能,进而对血窦压迫并使其关闭[5-6],以此起止血效果。笔者通过该次研究是对该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子宫捆绑术,患者术后止血恢复有效率为100%,与梁惠中[7]学者研究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该次调查结果显示的传统止血方法止血率82%相比,数据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因该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缺乏相应的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产后出血情况并及时予以处理,并未发生严重情况。在患者术中出血改善分析发现,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子宫捆绑术止血后,患者术中止血速度快,明显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良好。

子宫捆绑术的应用,术后子宫逐渐恢复,缝线也随之逐渐复旧并松动,宫腔会随之分离并不会发生宫腔粘连情况[8]。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子宫切口无横向压迫,切口恢复美观平整,利于切口更好愈合;患者术后止血速度快,避免出现子宫切除情况[9]。在采用子宫捆绑术时,需尽早使用手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止血效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感染、腹痛、宫腔粘连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由于该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小,在参考方面需进一步研究;而与倪亚琴等[10]学者研究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子宫捆绑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止血明显。但该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其临床效果研究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临床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进而再次确定子宫捆绑术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宫腔出血量产后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