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临床分析

2018-10-08禹丽周海宁陈权张永恒

系统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导管肺动脉瓣右室

禹丽,周海宁,陈权,张永恒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四川遂宁 629000

肺动脉瓣狭窄(PS)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常见类型,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7%~10%[1],可在肺动脉干及分支、瓣膜、漏斗部等部位发病,且可能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变,但单纯性PS仍为主要类型,约占8%左右[2],既往多通过外科手术矫治PS畸形,但需开胸,创伤大,遗留术痕,住院时间长等。1982年,研究报道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获得成功,后随理念、技术的成熟,通过20多年的发展,PBPV已逐渐成为外科手术的替代疗法[3]。于2010年12月—2014年12月行PBPV治疗单纯性PS患者32例,随访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共32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3~38 岁,平均(13±6)岁;体重 12~60(21±8)kg。所有病例入院后进行包括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全面的评估。所选病例均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PBPV手术排除标准:重度发育不良型 PS;肺动脉瓣下漏斗处有明显狭窄;合并严重心内科疾病,如重度心衰等;合并其他需要心外科手术矫治畸形者等。患者病理类型见表1。

1.2 心导管检查

成人局部麻醉,不能配合的患儿予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监测动脉血压、心动图、氧饱和度。右心导管检查,记录右心室、肺动脉压力,右心室造影显示32例患者均典型穹窿样肺动脉瓣征、射流征;分析狭窄程度、类型、有无漏斗部和肺动脉及分支狭窄,怀疑合并畸形患者需行相应心血管造影排除;测量肺动脉瓣环的直径及肺动脉瓣的开放口径;依据心导管测量的右心室-肺动脉收缩压差,将PS分为轻、中、重度,分别<50 mmHg、 50~100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本组中,轻度 6 例,中度21例,重度5例。

1.3 PBPV术

以端孔导管引入加硬导丝到左下肺动脉,退出端孔导管。使用扩张管扩大股静脉穿刺口,插入球囊导管内。选择单球囊直径比瓣环径大20%~40%;而年长儿童或成人,如瓣环直径>20 mm,使用双球囊,以达到球囊直径是瓣环直径的1.2~1.3倍。检查球囊情况,有无漏气、破损等情况,沿导丝将球囊中间处定位于最狭窄处,将对比剂稀释同时扩张,观察见腰切迹出现,压力增加后,腰征消失,回抽对比剂,操作时间5~10 s。可重复扩张2~3次。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根据肺动脉、右室连续压力曲线得出跨瓣压差值,重复造影对球囊扩张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右室漏斗部是否有反应性狭窄出现。分析比较PBPV后右房室瓣返流、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即刻治疗效果评价:如造影结果显示PS已解除,则术后即刻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跨瓣压差≤25 mmHg,则表示手术效果优,≥50 mmHg为差,需考虑是否更换较大球囊重新PBPV术;部分患者(多系重度PS)行PBPV术后,瓣膜梗阻完全消失,但因出现反应性漏斗部狭窄,右心室压力降低情况较差,而连续压力曲线提示漏斗部、肺动脉压差解除,则也判定为有效[4]。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心导管和超声心动图测得球囊扩张前后的右心室收缩期压力,及跨肺动脉瓣压力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资料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中4例出现低血压、氧饱和度下降;21例发生一过性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5例出现心动过缓,予以相应处理后好转;1例充盈球囊时出现心室颤动发生阿斯综合征,回吸球囊后即缓解。PBPV术后右心室与肺动脉跨瓣压差(△P)术前为(74±22)mmHg,术后(28±1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病理类型汇总

表2 PBPV 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s),mmHg]

表2 PBPV 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s),mmHg]

时间肺动脉狭窄合并瓣下狭窄右室压 肺动脉压 跨瓣压肺动脉狭窄合并瓣上狭窄右室压 肺动脉压 跨瓣压术前术后t值 P值8 5.6 2±3 3.2 8 4 3.6 2±2 0.6 4 1 0.6 2 5 0.0 0 0 2 0.6 8±4.3 2 2 3.0 1±3.9 6—3.2 0 7 0.0 0 0(7 4±2 2)2 8±1 6 1 1.1 8 8 0.0 0 0 7 9.6 2±1 8.7 5 4 2.3 0±1 9.9 8 1 0.3 2 4 0.0 0 0 2 8.6 2±6.8 8 2 2.6 4±6.1 7 3.9 2 4 0.0 2 2 8 0±2 4 3 2±1 4 1 1.6 2 8 0.0 0 0

3 讨论

PS是一类右室流出道梗阻先心病,根据狭窄部位分为3种类型:瓣上、瓣膜、瓣下型狭窄,其中单纯瓣膜型Ps最常见,占80%~90%[5]。表现在瓣口狭窄,瓣膜肥厚,重者瓣叶融合为圆锥状。PS患者典型体征:肺动脉瓣听诊区即胸骨L2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且第二心音减弱,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肺动脉瓣区闻及杂音,约56%患者有明显症状[6]。由于右心系统的长期超负荷,引起右心肥厚,该研究中75%患者有明确心电图异常,表现为电轴右偏及右束支传导阻滞,中重度PS患者多见。心脏X线片,患者的肺动脉段可突出,缘由血流通过狭窄肺动脉瓣后,导致肺动脉干狭窄后扩张,且常累及左侧肺动脉,该组病例约50%有出现X线异常。PS患者增加右心室射血阻力,引发右心室肥厚,导致右心室扩张及右心衰竭,严重会导致运动性晕厥或猝死。既往多通过外科手术矫治PS畸形,近年来PBPV逐渐成为外科手术的替代疗法,主要机理是通过扩张球囊撕裂瓣膜薄弱部位而解除梗阻[7]。

该组病例资料显示,经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74±22)mmHg下降为(21.8±18.6)mmHg(P<0.05),术后即刻疗效优良,与相关报道[8]中提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后,测得肺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76±10)mmHg下降为(23.4±17.6)mmHg的结果相近。有研究指出形态正常的肺动脉瓣膜PS,术后即刻成功率明显高于发育不良瓣膜和复杂瓣膜PS,回顾分析该组病例选择方面,排除了发育不良瓣膜或复杂瓣膜形态患者,这是该组病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该组32例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对PS介入治疗除熟练的手术技巧外: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筛选病例非常重要,最佳适应证为单纯 PS,其肺动脉瓣跨瓣压差>6.7 kPa(50 mmHg);②PS并继发性右室流出道狭窄;③通常选择球囊长度为25~40 mm;对于婴儿或重度PS,宜首先选用扩张球囊直径与瓣膜直径相同,必要时可再加用直径稍大球囊导管依次扩张;④通常充盈球囊压3~5 kPa,应对充盈、排空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通常10 s以内,从而保证体征稳定,避免血压、心率等异常波动。另外年龄也可能影响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PS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确切,不需开胸、输血和体外循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可作为单纯性PS的首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心导管肺动脉瓣右室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心导管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
肺动脉瓣短轴切面诊断先天性四叶式肺动脉瓣畸形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发育不良1例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并狭窄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内径的对比研究
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评估肺血管阻力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十一讲 右室肥大及双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