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认同利益建构的博弈分析

2018-10-08张汝根毛杰明王一雯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利益能源

张汝根,毛杰明,王一雯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

中国经济在迅速发展每年都会消费及进口大量能源,而俄罗斯主要靠能源出口来实现GDP增长,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同时又彼此相邻,因此进行能源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一、“一带一路”给黑龙江省能源产业带来的转型利益

1.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投资空间和机会非常多,沿线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未来五年,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达10.6万亿美元。这么多的人口将会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为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我国出口很多机车设备,从而带动能源的需求,有利于黑龙江省向这些国家出口过剩产能,对双方都有利,合作前景广阔。

2.有利于能源国际合作和贸易。“一带一路”从中国出发,经过中亚到达欧洲,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将对能源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些国家能源消费增长又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互补性。在这一区域内实现了能源的短距离生产和消费,这种关系不断扩大,会有利于保证各国的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例如我国北部的俄罗斯,油气储藏非常丰富,但开发只有一半左右,还有巨大的贸易量能够挖掘。

3.有利于能源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占全球63%人口,约44亿,拥有占全球29%的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这些国家和我国发展经历的阶段一样,处于人口红利的迅速时期,国际合作对双方是共赢的。这些为我们的能源物流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会,而我国的能源企业基础好、技术覆盖面比较宽,一旦“走出去”,就相当于中国对对方进行了投资,相当于过剩的出了国门。能源企业一旦“走出去”,就会展示我们的实力,同时也会发现我们能源企业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展。

二、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认同”利益建构的博弈分析

可以从利益博弈的视角,分析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两国的能源合作意愿大小。利益博弈是依靠相互行为来对主体进行判断,也就是说一个行为主体的决策不仅依靠自己的选择,还要依靠其他人的选择。

1.一次博弈分析。由于双方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能够进行的选择就是(不合作,不合作),能够获得的收益就是(,按照囚徒困境理论,假设站在黑龙江省的立场,如果俄罗斯先选择合作,黑龙江省选择不合作获益最多(因此黑龙江省选择不合作是比较好的。相反,假设俄罗斯先选择不合作,黑龙江省选择不合作的损失最少(。因此,在一次博弈中,黑龙江省的最优策略是不合作。

能源合作博弈树图

由上图可知,由于事先已经预料到了黑龙江省将会选择不合作,如果俄罗斯一旦选择合作的话则比选择不合作损失更多(,故俄罗斯会在一开始时就选择不合作。

2.有限次博弈分析。如果采取有限次博弈,由于博弈的次数有限,假设为N次,最后1次不存在进行报复的可能性,按照定理1,该重复博弈可以采用逆推归纳法进行分析,看最后一局,不难发现,无论是黑龙江省还是俄罗斯,采取不合作对自己是最有利的,而这时,N-1次已经过去,后面又不能延续,而任何一方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会选择不合作。那么,问题已经明了,一旦第N次的结果是会选择不合作,通过逆推也就没有必要在第N-1次选择合作。所以,无论黑龙江省还是俄罗斯会在第N-1次就开始选择不合作。逐步逆推,最后的结论是有限次的博弈与一次性博弈的结局是一样的。

3.无限次博弈分析。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无限次重复动态博弈中,根据定理2,黑龙江省和俄罗斯采取的策略和有限次博弈会完全不同,因为双方都有补救的机会,或者换句话说,是报复的机会,一旦发现对方在前一次选择了不合作,那么,另一方就会用选择不合作来进行报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害怕对方的这种报复,会主动选择合作,这样,博弈的最终结果会是(合作,合作),此时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获得的收益分别是。因为博弈没有最后阶段,不能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令δ为贴现因子(假定双方的贴现因子相同,可以理解为参与者的合作意愿和耐心程度),且0<δ<1。显然,只有下述条件满足,双方的不合作才能被有效地抑制住:

即 δ≥(T-W)(T-S)

从(1)式可以看出,左端为长期合作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右端是一次性不合作所能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在这个假定下,双方要想走出一次博弈的困境,双方在内心深处是必须是都想合作,只有这样两方的最优策略才是永远合作。由于双方都知道,一旦选择了不合作,那么前一次不合作得到的好处最终将被永远的惩罚所抵消。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甚至双方将永远失去合作的机会,因此双方会选择合作。

三、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认同”利益建构的路径选择

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有限次博弈的结果是双方不合作,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双方可能合作,这是在必须采用了惩罚性政策,建构了“认同”利益的情况下。当然我们知道,经济互补性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双方经贸合作的“认同”利益,是双方走出目前囚徒困境的前提。为了走出囚徒困境,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在经贸合作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双方会在均衡路径上前进,会进行长期合作而放弃短期利益,导致中俄能源合作健康顺利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而实际情况是,现实的能源合作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影响的因素也多,黑龙江省要想在能源合作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应充分利用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强化各方的合作意愿以提高贴现因子。黑龙江省要想在能源合作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寻找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的“认同”利益。近几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很多国际事务和国内问题上都达成了默契。两国领导人都希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决定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加强交流与合作。因此,中俄能源合作不仅仅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进行合作,还要在核能、电力、高铁、金融等方面进行合作,增加更多的合作大项目。中俄双方应该在能源合作的具体项目细节上进一步磋商,逐步落实两国的“认同”利益,即达成更多的合作共识。

2.充分发挥各自能源的潜在比较优势,提高合作收益。黑龙江省利用我国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深化对俄能源合作。加强对俄远东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意向研究,编制境外矿产及油气资源合作指导目录,为企业走出去参与矿产油气资源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按照俄罗斯投资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合理合法取得勘探权和开发权。扶持境外矿产、油气资源投资合作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获得境外矿产、油气资源勘探权、开发权的竞争能力。采取集团推进、联合投入等方式,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共同开发利用俄矿产、油气资源,承担当地社会责任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避免投资短期行为。对已取得开发权的重点合作项目,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早投资早见效。鼓励和支持对投资合作项下的矿产资源产品在俄境内就地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对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电力等的进口,这样能够减少碳排放,对黑龙江省的环境保护有利。

3.加强沟通、促进理解,减少不合作的动机。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曲折,长期以来,无论是中俄两国的高层,还是各自的能源企业,都曾就双边和多边的能源合作进行过多次探讨和商谈。两国人民都期盼双方的商谈能尽快变成现实。然而,在中俄能源合作的十几个年头里,路漫漫而曲折,其中的艰辛令人难忘。这既反映了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进程,同时也看到了双方在具体重大合作项目上的分歧和差距。从近十几年来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的接触和商谈可以看出,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和深化非常不容易。因此,必须在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交流机制和渠道,建立起从高层到基层的全套高效的沟通渠道,并且使其常态化。这样在双方谈判时就会有的放矢,不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无论何时都要在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框架下,深化能源各领域的具体合作,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积极主动解决双方出现的分歧,促进能源合作健康稳定地发展。

4.采取多元化的能源进口供应渠道。俄罗斯主要经济来源是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每年都通过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来促进经济增长。俄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促使它想要扩大双方能源合作,目前,俄方在俄中石油领域的合作中占主动;而中方在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问题上与俄方的回旋余地较大。因此,未来中俄能源合作应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方向和领域,可以考虑能源产品合作。在开展原油贸易的同时,黑龙江省应与南方发达省份联系,利用南方发达省份的资金,对俄投资,到俄罗斯去进行能源方面的投资,争取获得俄方资源的开发权。参与俄远东地区石油、天然气开发与合作,力争在勘探、采掘和利用俄油气资源上取得突破。同时,黑龙江省不要眼睛只盯着俄罗斯,还要看到附近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等中亚国家,也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确保有好的议价空间,同时要有良好的国际信誉,保证以与这些国家建设的能源大通道顺利开展和按时投入使用来应对俄罗斯多元化能源外交战略,以摆脱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提高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利益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I Love You, Dear China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