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老年人智能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08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照料养老智能化

徐 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一、引言

作为中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近年来,上海市老龄化程度并没有得到缓解。2017年《上海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万人,占总人口的31.6%。其中,高龄老年(80岁及以上)人口79.66万人,占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的17.4%,占总人口的5.6%。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上海户籍人口中,每10人中有近3人是60岁以上老年人,而每5人60岁老年人中有近1人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而且,人口预期寿命还将逐年增长,上海市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重,而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智能科技,发展智能化养老服务,是有效解决上海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高效的实施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现实途径。我们通过对老年人智能化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老年人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政府和智能化养老服务供给机构提供一些建议。

二、基于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主要变量

我们对回收的428份问卷以及对老年人的访谈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老年人个体特征通过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状况、居住情况、自我照料能力这七个方面加以区分,并作为可能影响老年人服务需求因素的自变量。

表1 影响因素选取及赋值

(二)研究假设

基于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的特性,我们在数据分析前提出了一些关键假设。

H1:男性较女性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的要长,并且女性在对家庭人员的照料中承担的任务更重,因此自我照料能力相对更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更低。

H2:年龄越大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一般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的,身体机能的衰退加大了他们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H3: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度越高,使用频率也更高。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对世界的认知度更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高,他们更热衷于体验智能化养老服务带给他们的便捷与舒适。

H4: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没有配偶的老年人由于得不到另一半在生活上的照料,因此他们更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H5:收入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智能化养老服务属于较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在收入状况的制约下,有良好收入保障的老年人更倾向于购买智能化养老服务。

H6:独居老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独居老人缺乏来自家庭人员的照料,因此寻求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可能性更高。

H7:自我照料能力越弱的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自我照料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老人自理能力的高低,因此自我照料能力越弱的老人更需要智能化养老服务。

1.老年人智能化日常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 模型系数检验

表3 模型汇总

表4 H-L检验

表2中,拟合优度的检验值小于0.05。表3中,Cox&SnellR2=0.713,Nagelkerke R2=0.770,接近于 1。表 4中,H-L检验值小于0.05,表明该模型有较高拟合度,具有分析价值。

表5 方程中的变量

表5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自我照料能力,即这五个影响因素对智能化日常照料影响更为灵敏。

2.老年人智能化医疗救护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得出的数据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具有分析价值。

表6 方程中的变量

表6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居住情况和自我照料能力,表明这五个因素对老年人智能化日常照料的需求产生相对显著影响。

3.老年人智能化心理抚慰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得出数据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具有分析价值。

表7 方程中的变量

表7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婚姻状况和居住情况,即这些个体特征对老年人智能化心理抚慰的需求产生较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与访谈结果,总体上,智能化养老服务对上海老年人较有吸引力。因此,智能化养老服务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智能化养老服务有过切身体验或者观看过产品服务展示的老年人对这一服务模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这些老年人较其他老人更多的使用智能化养老服务。从老年人选择服务具体内容的倾向上来看,老年人对智能化方式获取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救护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从影响需求的因素上来看,收入水平高、受过一定教育、有过类似智能化服务体验的老年人,他们更容易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对服务的需求也更大。

所以,我们建议政府和智能化养老服务供给机构在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建设的进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目前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丰富和扩充其功能体系。一方面,要对对现有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个性需求,设计更多养老服务产品,甚至采取“私人订制”模式,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第二,注重提升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和效用性,强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宣传。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在社区或其他养老机构开设智能化养老体验培训会,为老年人提供知识普及和使用讲解,一方面维护好既有老年人客户,另一方面争取吸引更多老年用户,发挥口碑效应,扩大应用人群。

第三,着力强化升级重点智能化养老需求模块。在丰富和扩充服务内容的同时,要着重在老年人需求最高的服务模块上下功夫。例如,老年人最需要的生活照料需求和医疗救护服务模块。同时,要重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使用的反馈评价,对老年人新扩展的服务需求进行跟踪分析,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加强该服务模块的研发和优化力度。

第四,切实增强智能设备的用户体验性。注重老年人用户使用服务时的互动体验性,以优质的使用体验和良好的服务效果,吸引老年人对产品的关注,引导老年人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寻求服务的方向转变,激发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照料养老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养老生活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学中文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家庭照料强度与中年劳动人口非农就业的关系研究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