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可持续养老社区的构建
——基于智能家居应用视角

2018-10-08许啸阳张丽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偏向智能家居养老

许啸阳,张丽宁,张 兵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引言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需要赡养和照料的老人持续增加。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了2.22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6.15%,预计在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5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7.17%。

由此造成家庭和社会对老人照料的责任明显加重,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老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养老难”成为时下热门话题。“养老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二是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供给有限;三是护理服务人员短缺且服务不够专业;四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另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作为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以住宅为平台,信息技术为手段,能够大大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在2016年中国安防十大新锐产品评选中,智能家居系列一跃成为参选产品最多的子门类之一。相关产品例如“爱牵挂”老年人智能手表,实现了精准定位、智能导航等功能。国内也有多个实现了智慧养老的案例,例如天津市南开区养老中心为老人配备了智能终端、一键呼叫、即时提醒等功能,通过智能化系统将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带进社区家庭,专业团队的护理人员上门给老人进行生活照料和精神交流等活动;天津的龙福宫养老院将服务入户到社区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

可见,智能家居在养老中运用得当,有望解决家庭以及社会面临的许多养老难题。结合智能家居与养老社区,深入探索智能家居应用下可持续养老社区的构建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研究综述

关于社区养老,史伯年曾表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到社区原有的养老资源,还能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相对便捷的帮助。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社区养老模式已经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复杂变化,养老仍需要创新才能解决它可能面临的不适应性。

许多学者在智慧养老的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潘峰提出了“互联网+养老”的理念,以服务老年人为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研究系统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石刚设计了社区智能养老服务系统,以家庭接入网为切点,将环境信息、护理信息以及人体监测信息反馈到社区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来做出反映。

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较多涉及理论性,并未在具体应用方面有所突破。而我们将从智能家居在养老社区的具体应用角度入手,深入调查应用现状,并研究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基于智能家居的养老社区的构建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两部分展开分析。

1.养老社区调查。通过对人们养老趋向、养老设施评价的调查,分析现行养老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

2.智能家居调查。目前智能家居在养老中的应用主要在活动提醒、日常看护、意外报警、医疗服务和精神辅助五大方面,通过分析人们对智能家居的了解程度、应用偏向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主体的关注度,为智能家居在养老中的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一是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和校内学术资源,对整个养老产业和智能家居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二是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走访养老社区,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真实数据资料,为后续的分析服务。三是数据分析法,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出结论。

三、数据调查与分析

(一)养老社区调查分析

1.养老选择及养老设施评价。根据统计,受传统观念影响,有52%的人偏向于家庭养老,但仅8%的人偏向于机构养老,26.5%的人偏向于社区养老,社区养老这一概念打败机构养老,成为第二养老选择。45%的老年人希望住在家里又能得到养老设施专业性服务的照料,这一想法也契合了社区养老的宗旨。调查显示,在对现有的养老设施的评价中,设施数量不足以78.5%的比例成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社区设施数量的缺乏将导致社区无法满足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设施建设标准低、适用性以及耐久性较差、市场化建设经营不足等问题,也是养老模式开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2.多样化发展方向建议。一是健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社区的各项服务必须配置齐全、专业经营、合理细分、管理规范,与社区定位相匹配。二是关注老年人的内心世界。老人的生活不单需要生理上的满足,同样需要精神上的追求。社区在服务定位时,要满足他们的社交、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并且能够体现人际间的情感程度。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消除银色数字鸿沟。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跨越银色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是促进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智慧养老的一个环节,让老年人在学习、使用中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四是应用养老信息大数据,促进养老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收集老年人相关信息,将这些海量、分散的信息存储整合,形成系统化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合理分析养老问题、配置养老资源、预测养老趋势。

(二)智能家居调查分析

1.对智能家居了解度与重要性的比较。我们选取了智能照明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家庭网络、电锁门禁、家庭影院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太阳能与节能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对讲系统、家庭背景音乐、智能遮阳(电动窗帘)、运动与健康监测、智能家居软件、厨卫电视系统、花草自动浇灌、自动抄表、家居布线系统、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等19种智能家居类型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智能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认知度较高,都在70%以上,依次是家庭网络系统、电锁门禁系统,排在最后的是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系统,仅占15.2%。而在对智能家居重要性的选择上,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电锁门禁系统占据前三,依次是智能照明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排在最后的依然是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系统。两相对比,了解度与重要度重合的占了4项,了解程度与普及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智能家居首先普及的领域也是人们认为较重要的,这对智能家居后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智能照明系统虽然最为常见,但在重要性方面远不及安防设施。

2.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李克特量表,分析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1—5分别表示完全不认同、不太认同、中立、基本认同和完全认同,取其平均数值表示认同度,数值越大认同度越高,数值越小认同度越低。由数据可知,“价格昂贵,大部分用户承担不起”数值显示3.74,“没有老人认知的学习模式”数值显示3.49,是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在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价格成为阻碍发展最大的因素,也是最实际的因素,如何用更低的价格使其在更多家庭中普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智能家居是为了方便老人专门配备的,但却没有老人认知的学习模式,老人不会用,设施成为摆设,这也是目前智能家居发展中存在的重要矛盾之一。

3.探究性别、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对智能家居应用偏向的影响。运用交互表的卡方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卡方(Pearson Chi-Square)是对两个定类变量的交互表进行检验,计算公式为。其中,x2的自由度是(r-1)(c-1),nij是观察样本的样本频次,Eij是期望频次,

交互表检验的原假设是: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如果x2检验sig.≤0.0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

如果x2检验sig.>0.05,接受原假设,即认为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

(1)性别与偏向

表1 性别与偏向卡方测试

(2)年龄与偏向

表2 年龄与偏向卡方测试

(3)学历与偏向

表3 学历与偏向卡方测试

(4)家庭年收入与偏向综上,根据我们所得数据分析,智能家居的应用偏向与性别、学历、家庭年收入无关,仅与年龄相关。

4.智能家居调查小结。在越来越透明的社会,人们对与智能家居在安全隐私防护方面的功能有着巨大的需求。大部分人对智能家居的了解还停留在满足基本需求即可的层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有望在精神娱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不同年龄群体对智能家居的应用偏向有所差别,推出特色功能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是智能家居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在与养老结合方面,更需要推出具有老人认知的学习模式,以及能够适应老人各项生理机能退化、缺陷的产品。

表4 家庭收入与偏向卡方测试

结语

智慧养老是今后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现今养老设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搭建起专业、完善的养老社区。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给社区养老提供了新的灵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提取并优化社区养老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智能家居,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生活事务相配套的服务系统,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养老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为老人的幸福感提供可靠的保障,真正实现智慧养老。

猜你喜欢

偏向智能家居养老
专题《面向智能家居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养老生活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智能家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家居行业仍无“独角兽”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