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2018-09-30李晓燕王四海
李晓燕 王四海
[摘要]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和辉煌的成绩,但是个别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本文详尽分析了城乡公共服务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公共服务;土地流转;城乡和谐
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城乡一体的重要因素,收入差距扩大、公共服务不均衡、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都是影响城乡一体化顺利进展的重要原因。
本人研究发现,目前城乡二元结构在增强,城乡之间出现新的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土地城镇化问题更大。
一、城乡一体化问题分析
(一)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建立,但由于农村卫生投资比重不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在市场之外,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建立一些必要的配套制度,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以利于人们顺利、安全、稳定、公平地流动。
(二)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工业化快于城镇化速度
由于担心外来民工转化为本地居民带来巨额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一般会对外来民工转市民持很强的排斥态度。而且,由于土地财政的体制性动因,地方政府有通过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来获取土地出让金、提高其财政能力的冲动。
二、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建议
以上城乡—体化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制度安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需要构建财政支持和“反哺农业”的机制“反哺农业”的操作机制研究
制度安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需要构建财政支持和“反哺农业”的机制;构建农业产业化的良性运行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及就业机制和动力机制;构建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机制。
不仅要求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还要求通过各种渠道把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建立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机制,就是要把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等纳入政府公共财政的范围,主要通过政府投资,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农业产业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1.首先要健全政府宏观指导与调控机制
尽力避免走入产业地域分布过散的误区,或因长官意志泛滥而走入低水平重复开发、产品低质的误区。本着有资源优势、有市场开发潜力、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原则进择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前景看好、质量和效益高的产业与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规划。
2.其次,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这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多种土地制度的创新形式,特别是股份合作制,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民拥有承包权,实际经营者拥有经营权。
农民通过拥有的承包权参与土地入股和分配收益,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以促进土地的合理配置。
3.要严格遵守国家政策
2016年我国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严令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严禁在流转农地上建设或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私人会所……
其实,不管国家出台了什么政策还是措施,从实际上看,工商资本或游资进入农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是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打着农业产业化或粮食生产、搞设施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的幌子,搞非农非粮产业,比如房地产开发;有的蓄意囤地,想发农业财。
还有大规模搞土地流转,但是投资随意,市场不看好、风险难避,给农民带来租金等损失。更有热钱涌流,抱着幻想,搞所謂的田园生活;或着假借农村旧村改造、投资囤房囤地,借机炒作哄抬房价……
众人只看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利益,风险往往不被人重视或者说漠视。有些农地的占补平衡实质上是什么?占优补劣、占多补少、巧立名目;复垦是假,要钱是真,往往打土地开发或买卖的主意。
《参考消息》早在2011年4月21日载,美国媒体报道,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_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4.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机制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4项改革措施。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就属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之一,生态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迫切,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美好生态环境是党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愿景、新希望,更是新机遇、新挑战。着力打造一个整洁、有序、美观、便民的品质中国,这既是对我国近年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国补足生态短板、加强环境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
建立政府综合决策机制,在确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及区域开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加强战略环影响评价,防止和避免因决策失误给经济、社会和环境发造成重大损失。
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