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近期日本与中东的关系

2018-09-30庞中鹏

商情 2018年40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

庞中鹏

【摘要】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转变中东政策之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紧急赶赴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河野访问中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要凸显日本在中东的存在感与大国地位。日美同盟对日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保障日本安全的同时,但又制约着日本外交施展的空间。今后的日本中东外交,如何在日美同盟与中东国家之间做到平衡,将考验着日本外交的智慧。

【关键词】日美同盟 能源外交 能源安全 日本外交

2017年的岁末,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紧急赶赴中东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穿梭访问,就美国做出的“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进行斡旋与调停,想要充当美国与巴以双方的调停人,谋划“凸显”日本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感,意图“彰显”日本因与美国有特殊同盟关系、且又与巴以双方都存在良好关系这一独特的战略地位。但是在现实状况严峻的中东地区,特别是日本在必须照顾美国颜面的前提条件下,日本的“理想”又能落实多少呢?

首先,日美同盟,对于日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让日本有巨大的“靠山”的感觉,但又让日本外交处处掣肘,难以有“独立自主”的空间。

就在河野动身出访中东之前,在2017年12月21日举行的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凭借多数赞成票通过了决议案,批评美国的做法并要求美国撤销承认,该决议获得128票赞成和9票反对,35票弃权。就在这128张赞成票中,日本竟然投了赞成票。处处以“日美同盟”作为外交主轴的日本,胆敢“触犯美国容颜”,那日本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据共同社报道,在联合国表决决议案之前,日本事先向美国打了招呼,称“完全不打算给日美关系造成影响”,以此寻求理解。答案不言自明,日本投了赞成票,还是要私下里跟美国协调的,否则,日本难以做出“先斩后奏”的果断决定。

既要在耶路撒冷问题上顾及到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面子,又要照顾到美国的颜面,日本的“平衡外交”可谓是做足了功课,但是,既然去投“赞成票”,何以还要照顾美国的颜面?这种畏首畏尾的行为,难以说是真心投了“赞成票”,只能说是一种“投机票”“骑墙票”,既不敢冒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又不敢完全得罪美国,这种“平衡外交”拿捏得当还好,如果“平衡感”不好,就有失败的危险。

其次,日本中东外交,实用主义色彩太浓,功利性目的深厚,难以完全赢得中东国家的信任。

此访中东,河野太郎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在“美国提出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之后,而动身前往中东地区进行调停的外长。在访以期间,河野参观了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并向犹太人受难者亲自献上花环,之后,河野太郎又前往位于约旦河西岸杰里科的由日本负责建设的工农业园区,宣布包括拓展园区功能在内,将向巴勒斯坦新提供约4000万美元援助。

河野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时,表明了日本的一贯立场:即日本支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两国方案,包括耶路撒冷归属问题在内,以巴之间的问题应由当事方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内塔尼亚胡回应说,与巴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其后,河野在约旦河西岸与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和外长马利基举行了会谈。河野向巴方说明了日本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立场。阿巴斯表示,巴勒斯坦并不打算谋求暴力解决问题,而是愿意开展对话和谈判。从河野与巴以首脑会谈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尽管日本方面意在居间调停,但是巴以双方并未积极回应日本的呼吁,仍旧是各说各话,在最关键的涉及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巴以双方依旧立场迥异,日本的调停功效微乎其微。

既然调停结果不容乐观,但还是要做出一个“样子”来。在以色列,河野得代表日方表明对犹太人受尽苦难的的同情与支持;在巴勒斯坦,得须安抚巴方的情绪。不过,支持与同情也好,安抚情绪也罢,实质性问题仍旧无法解决。

又次,日本之所以投了“赞成票”,热心要做巴以双方的调停人,其本质性目的在乎能源外交。

简要回顾日本中东外交史,就能明白日本此次热衷于站在阿拉伯世界一边、热衷于赶赴中东地区充当“调停人”的角色的根本原因。日本曾经因为为了顾全日美同盟而对中东产油国的警告不当一回事,结果遭遇了严峻的“石油危机”,在“油断”的巨大社会恐慌下,日本不得不领教了包括产油国在内的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威力,在团结起来的阿拉伯世界面前,在自身必须有求于进口阿拉伯产油国石油的巨大现实问题面前,日本必须在日美同盟与阿拉伯世界当中作一抉择,那就是“石油”更重要、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更重要。

尽管石油危机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当今的日本仍旧在石油进口方面依赖于中东地区,当前日本每年海外进口石油的85%左右都依赖于中东地区,中东产油国对日本仍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果在特朗普有关耶路撒冷地位变动问题上犹犹豫豫,而在联大上去投反对票或者弃权票,其带来的后果,就是让阿拉伯世界认为,日本紧密跟随美国,不会顾及阿拉伯世界的面子,不能体会到巴勒斯坦的情绪,日本追随了美国,就是支持了以色列。权衡利弊后日本还是在关系到日本国家利益的面前,顾及了巴勒斯坦的情绪,照顾到了阿拉伯世界的颜面。可见“石油外交”对于日本的极端重要h生,能源安全之于日本的不可或缺h生。

最后,今后日本如何在中东问题与日美同盟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如何既能取信于阿拉伯世界,又能“于无声处”顾及到美国与以色列的面子与利益,将考验着日本外交的智慧。

河野太郎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之际,曾提议由日本做东在东京举行中东和平会议,但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尚须继续观察。

日本主动提议举办“四方会议”,其目的不外乎是欲要彰显日本的“大国存在感”,践行日本首相安倍提出的“俯瞰地球仪外交”理念。日本与以色列、巴勒斯坦双方均有良好关系,通过主办会议可以为中东局势稳定作贡献,可以為国际社会贡献“日本的力量”。

巴以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是巴以之间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选在这个时候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国际社会,日本敢接吗?日本接了,又当如何妥善应对?在巴以问题,这个巨大的国际难题面前,日本当思量日本外交如何前行。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能源安全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的海外能源战略差异化研究
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评价
能源安全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建模文献综述
日本的FTA战略与能源安全分析
中国能源安全及对策
中国能源贸易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