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评价

2017-01-24苏兴国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竞争力

摘要:能源安全不单是保证能源的供应和使用,也关注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联。文章认为能源安全的内核落在能源的短期和长期供应能力,外延则是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构建一整套指标体系反映能源安全的内核和外延,利用IMD相关数据集构建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结果表明中国位列60个被评价国家第49位,能源安全竞争力不足,与挪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尤其是在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

关键词:能源安全;竞争力;IMD

一、 引言和文献综述

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引起全球石油价格飞涨,经济大动荡。以此事件为触发点,以“区域和帝国”为基础的能源安全观称为主流,能源供给安全(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成为世界各国维护经济稳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学者持有以“市场与制度”为基础的能源安全,乐观地认为能源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全球市场和自由贸易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各种类型能源。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能源安全问题绝对不能过于乐观,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能源安全的基本定义,学术界和政府有着不同的声音。国际能源署(简称为IEA)认为能源安全是在可承受价格水平下可获得的能源供给对需求的满足程度。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指出能源安全是指一个经济体以不对经济体的经济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的能源价格水平获取可持续和及时的能源供应的能力。本研究认为考虑能源安全问题,不能脱离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能源安全有着自己的内核和外延,其内核是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保证能源短期和长期供给,外延在于可承受的价格下有着充足的能源供人民生活使用,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需要在短期内保证能源供给可靠而且及时,价格保持稳定合理,在长期需要保证能源的充足,能源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备,保证环境友好性。

确定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之后,需要对一国或地区的能源安全水平进行评价。能源安全的评价有着众多不同的模型。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分为四类:加权构建标准化指数(即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衡量(期望)福利损失、构造多样化指数间接刻画风险及测算中断概率。采用指标加权构建标准化指数评价能源安全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有两个:一是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将响能源安全因素分为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家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国际市场获取能力和环境安全控制能力五大类,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合成权重,加权得到能源安全的评价指数;二是Badea等人提出的,使用集体决策理论构建反映决策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分线性权重,选取反映欧盟国家长期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指标合成指数。其次,中断概率是通过计算能源供应的风险侧面反映能源安全,其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概率分析。该方法使用供应/需求、环境等方面的多个指标来描述不同风险的状态和相应概率。利用条件概率模型测算能源供应中断的概率。另外,构造多样化指数间接刻画风险的方法认为能源品种、供应来源和方式的多样性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构建的多样化指数应该体现能源种类多样、种类平衡和种类间的差异等三个特征。最后,衡量(期望)福利损失是通过衡量各种风险的福利损失对能源安全进行整体评价。衡量期望福利损失适用于事前评价,不仅分析风险的主要来源,而且分析其具体的影响;衡量福利损失适用于事后评价,详细地讨论了能源系统出现问题后可能造成后果。

为全面系统的反映一国的能源安全程度,本研究选择使用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通过多维度指标反映能源安全的加权构建标准化指数。使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简称为IMD)发布的数据,构建反映能源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指标体系,构建国家能源安全综合竞争力指数,分析各国能源安全程度。

二、 国家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机制分为前向和后向两部分,能源安全的前向作用目的就是保证一个国家的能源供给和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后向作用是为了更好的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中,能源安全的内涵能够落再能源的短期供应和长期供应,能源安全的外延分为三个维度来展现:能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联。相应地,供应保证满足需求,能源与外界的关联反映可持续发展能力。经验表明,影响能源供应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能源的储备和供应多样性;满足经济体需求的能力;能源的获取便利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地缘政治的稳定。在具体评价时,选用的指标反映上述的三点。一个经济体(国家)获取能源的途径无非是两种,本国生产和国外进口。从短期来看,能源的本地生产(能源自给率)、能源对外依存度、能源基础设施充分有效等是反映一个经济体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标。本国能源储量(探明储量)、储采比等是反映一个经济体长期能源获取能力的指标,在这里使用未来能源供应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总需求比重综合反映。

能源安全的外延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能源—经济,能源—社会和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的关联使用反映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效率和能源成本的指标,分别是能源消费量和GDP(PPP),能源强度及工业用户的电力成本。反映人均福利水平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和政治稳定测度能源—社会的关联。而反映能源—环境的关联的指标有两类,一是能源对环境压力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强;二是缓解能源对能源压力的指标,可再生能源占能源需求比重和绿色环保技术解决方案,后者测度可再生技术快速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

三、 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

1. 指数生成。国家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共14个指标。通过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将指标标准化。正指标标准化公式为,逆指标的标准化公式为。标准化之后的指标通过等权重加权合成0~100的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比较竞争优势。

2. 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根据IMD公布的60个国家的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从具体得分看,排名最靠前的5个国家分别是挪威、丹麦、哥伦比亚、奥地利和卡塔尔。其中,挪威能源安全竞争力最强,不仅供应能力强劲,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强;后四者供应能力相对较强,能源安全外延指数得分更高。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比较弱的5个国家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南非、拉脱维亚、乌克兰。得分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能源供应能力极弱。其中,拉脱维亚有4个指标的数值缺失,得分偏低。虽然委内瑞拉为能源净出口国,但其能源效率低,消耗量大,综合供应能力并不强。

中国位列第49位,排在印度之后,美国位列第24位。中国国内能源总产量高,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能源供应能力不错。但是由于能源效率低,能源强度较高,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经济的可持续性很差。印度的能源安全竞争力水平与中国相同,但是能源的供应能力与中国差距明显,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中国与美国能源安全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供应能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弊端在于经济发展拉动的能源需求大,供应中断的风险较大,而且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可持续性差。美国在能源效率、新技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

为检验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构建的合理性,使用SPSS16进行因子分析。首先,经因子分析可知,“本地能源总产量”和“能源消费总量”、GDP(PP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三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国内能源总产量占总需求量百分比”与“能源净进口”存在完全线性关系,这与“能源净进口”指标的生成机制有关;“本国能源基础设施充足有效”与“未来能源供应充分有保证”、“绿色环保技术解决方案”“人均能源消费总量”之间有明显线性关系;“能源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线性关系显著;“能源消费总量”还与GDP(PP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略弱。其次,经KMO-Bartlett检验,得到的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值为0.574,Bartlett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1 860.672,14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检验,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经过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法提取了4个公因子,总方差提取82.29%。第一公因子提取了“本地能源总产量”、“能源最终消费量”、“GDP(PP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四个指标的信息,反映的是经济体总量和能源消费量;第二公因子提取“本国能源基础设施充分有效”、“未来能源供应充分有保证”“人均能源消费总量”和“绿色环保技术解决方案”“政治不稳定风险”等指标信息,反映社会整体稳定、能源长期供应能力。第三公因子提取“国内能源总产量占总需求量百分比”“能源净进口”(负值)等指标信息,反映短期能源自给率、能源对外依存度。第四公因子提取“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该公因子是与能源安全综合竞争力之间是呈现负向关系的,提取的两个指标都是逆向指标,反映能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人均能源消费总量”是没有一个因子提取其信息的,信息损失较为严重。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能源安全竞争力各个维度的指标之间的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关联性。提取的四个公因子整体上反映的还是能源安全的内核部分,能源的短期和长期供应、能源的需求和环境的持续性。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安全程度,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环境稳定安全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和能源安全程度。

四、 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从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类型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入手梳理了能源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在能源安全可操作定义的基础上对能源安全的内核和外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使用一整套指标体系描述能源安全,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指数,描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安全竞争力,并进行世界各国能源安比较优势的对比,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设定的能源安全指标体系提取的公因子信息与设定的指标体系维度大体吻合,指标能够很好的反映能源安全的各个维度,指标体系设定合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安全竞争力在60个研究国家中的49位,不管是能源的供应能力还是能源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节能减排需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 IEA.Towards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J].OECD publishing,2001.

[2] INTHARAK N, JULAY J H, NAKANISHI S等. A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J].Asia Pacific Energy Research Centre Report,2007.

[3] 苏铭,张有生.能源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12,(4):126-132.

[4] BADEA A C, CLAUDIO M R S, TARANTOLA S等.Composite indicators for 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 using 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11,96(6):651-662.

[5] STIRLING A.Multicriteria diversity analysis?: A novel heuristic framework for appraising energy portfolios[J].Energy Policy,2010,38(4):1622-1634.

[6] 邹艳芬.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机制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8,26(1):63-66.

[7] 邹志强.G20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成效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6,(1).

[8] 何琼.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6).

[9] 陈海英,郭晓立.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模式的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8,(4).

[10] 黄季焜,杨军.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6,(1).

[11] 孙霞.关于能源安全合作的理论探索[J].社会科学,2008,(5).

[12] 杨泽伟.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挑战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8).

[13] 房树琼,杨保安,余垠.国家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中国国情国力,2008,(3).

作者简介:苏兴国(1990-),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竞争力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中国的海外能源战略差异化研究
能源安全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建模文献综述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排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