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观念整合推动中原根亲文化建设

2018-09-30阎秋凤卢利萍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阎秋凤 卢利萍

摘 要: “文化强国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的文化建设新目标。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最深沉、最久远的自信。中原根亲文化与优秀中原文化渊源同生,对中原地区社会全面建设和社会价值导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优秀中原根亲文化的观念整合,以推进其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

关键词: 观念整合 传统文化 根亲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新的社会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时代命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观念整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观念整合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流思想、社会意识、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外来正确文化思潮等通过改革创新、交流融汇等科学方式统合成为一个相互协调、互利共赢并且具有蓬勃文化生命活力的文化有机体。

一、中原根亲文化的诠释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参与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根亲文化,既蕴含着文脉渊源传承关系,又蕴含着血脉渊源传承关系”[1],因此,中原根亲文化从理论视角上来解读是以“寻根”实践活动为主体的社会文化活动,以优秀中原传统文化为滋养母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重要的现实表现是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我国港澳台同胞到中原祖地寻根问祖实践活动。对于中原根亲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中原文化自身的“根深情浓”,即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以中原文化为源头而不断发展壮大,延续至今,所以中原文化可以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之所在;二是社会变革及历史变迁所造成的“情境转换”,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最初繁衍生息之地,是枝繁叶茂的华夏民族的民族之“根”。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对故土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随着历史的变迁,出现了被迫迁离故土的情况,多属不得已而为之,如战乱、做官、经商、兵役、徭役等;随着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工业化、商业化、去城镇化等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对故土的深情在此背景下凸显,寻根问祖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根于中原,此为地缘;文化的源头在中原,此为文缘;血浓于水,是亲缘,中原根亲文化就是建立在传统地缘、亲缘及文缘基础之上的一种追本溯源、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这种与历史变迁、时代发展、社会变革息息相关的文化既是一种亲情文化,又是一种重视家庭伦理和传承的传统观念,是“中原文化进入高度自觉的真实体现”[2]。

对于中原根亲文化的内容,应该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文化发展动态两个方面解读:首先,中原根亲文化一直以优秀中原文化为母体孕育生长,凭借中原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原根亲文化内容丰富;其次,当前如火如荼的“寻根”实践活动是中原根亲文化最具活力的表现形式。中原根亲文化是中原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碰撞的产物,是以中原文化为母体滋养孕育而产生的,中原根亲文化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深受优秀的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对优秀中原文化的传承,也是在新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原文化的创新。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广博,文化资源更加数不胜数,依托中原文化的文化底蕴,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为我们所知的如姓氏文化资源、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政治文化资源等最具有代表性的根亲文化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厦门大学学者黄典诚先生的闽南语的中原寻根之旅,其寻根成果不仅在中原大地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祖籍中原的沿海地区的人们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由此拉开了港澳台同胞与中原内地交流的序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文化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传统文化获得起海内外人士认同的同时也唤起了海内外华人华侨心里埋藏已久的“祖根”意识,社会的发展、信息交流的快捷、交通的便利为海内外游子以“寻根”实践完成重返故土、续接由于历史原因而为密切隔断许久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便利。“月是故乡明,人是同根生”,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自觉的中原寻根活动成为中原根亲文化在实践领域代表。

二、中原根亲文化的价值导向

中原文化作为优秀中华文化发展壮大的源头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这种文化源头的影响力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文化起点向外绵延发展,影响四方,另一方面中原文化为不断发展的中华文化确立了前进方向,保存了优秀中华的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之所在。近些年来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不断回到中原祖地来追踪溯源、缅怀故地,以及中原内地不断以各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这种特殊的文化实践形式是中原根亲文化最现实的写照。中原根亲文化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引导社会正确价值导向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原根亲文化检验了中华文化的有效性

中原根亲文化的核心体现于中原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之“根”和中原地區是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祖先生居之地所凝聚的亲情寄托,这种“根”与“亲”相互交汇形成文化追溯和情感共鸣的特殊文化实践形式的中原根亲文化。创立出独特文化格局和文化精神的古老中国自古以来是以文化血脉延绵不断而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成为自己的世界标签,中原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发展壮大的坐标原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原根亲文化是由“根亲”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地缘和亲缘在当今社会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交融而产生的延续文化血、延续故土亲情的文化实践行为,中原根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从文化坐标和情感坐标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有效性,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发展、内涵表达、文化传承、文化对外展示方面都能做到充分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依、言之有物。中原根亲文化同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共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思想都在中原根亲文化中有所体现,中华文化以德为治、修齐重礼行程一套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发展规律和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的根源在中原这一论点最大佐证在于中原文化无时无刻地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发挥着坐标原点的作用,即文化发展不着眼于种族、宗族之分和文化强弱之分,而是呈现一种“对外相传、倾囊相授”的宽大心态及“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富有彼岸性、积极性、友善性、亲和性的优秀文化发展姿态。

2.中原根亲文化推动民间艺术传承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最独特的标识,是华夏儿女最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中原根亲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激发了中原地区优秀民间艺术的活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内涵找到了新的展现平台和对外渲染途径,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优秀的中原人民创造的灿烂的中原文化,这些也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大融合的今天,优秀的民间艺术受到科技文明的冲击而失去原有的吸引力,逐渐不为人所知。优秀民间艺术的复兴与传承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3]。借助根亲文化在中原大地兴起的势头,搭乘中原根亲文化节会、皇帝祭祖大典等优秀活动平台,将民间艺术转化为宣传画册、工艺品等实物形式,创造出具有中原风貌和中原人文精神的优秀民间艺术工艺品,唤醒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及回忆,伴随着港澳套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寻根脚步走向世界各个角落。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宣传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如发源于中原地区的豫剧,其内涵与表演方式堪与“国粹”京剧比肩,大型曲艺类节目《梨园春》更是让豫剧流传四海、广为人知,特别是通过戏迷们擂台赛形式的互动更是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性,激发了以豫剧为代表的河南曲艺的生命活力。以正确方式引导当代人主动了解接触、融入民间艺术文化,让优秀民间艺术深入普通群众的生活,让中原优秀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根亲文化对唤醒和传承中原民间艺术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原根亲文化体现传统的复兴与创新

中原根亲文化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经世致用,因此在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各种外来文化思潮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今天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内涵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发展、内涵表达、文化传承、文化对外展示都能做到充分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依、言之有物。中原根亲文化同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共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思想都在中原根亲文化中有所体现,中华文化以德为治、修齐重礼行程一套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发展规律和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的根源在中原这一论点的最大佐证在于中原文化无时不刻不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发挥着坐标原点的作用,即文化发展不着眼于种族、宗族之分和强弱之分,而是保持着“对外输出、倾囊相授”的友善态度;“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谦卑精神;“经世致用,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思维,优秀中原根亲文化充分展现出积极性、和谐性、亲善性,以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載物、经世致用为发展目标,因此才能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外来文化思潮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下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特标识,没有失陷于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之中,依然保持自己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和正确导向性。中原根亲文化以文化之“根”和亲情之“亲”为内涵核心,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最深沉、最久远的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之基。

三、中原根亲文化建设的观念整合

1.整合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建设观念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方案》指出:“发挥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寻根拜祖文化活动,发展根亲文化主题旅游,建设根亲文化主题基地。”[4]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富含一些极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制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文化形态及以“根亲”实践活动为代表的外在表现,是中原地区打造文化品牌的坚实基础,文化品牌的创立是中原根亲文化传承的现实性成果。

第一,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中原地区根亲文化资源丰富,但广泛分布于中原地区的各个行政区域内,针对目前各区域间相互争夺资源、独立发展、财力匮乏的状况,构建一个完善的资源运用机制迫在眉睫。根据中原社会全面建设的需要,结合中原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根亲文化资源,各区域之间相互协同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和财力将中原根亲文化建设工作做大、做实,将中原文化中最能体现“根”的内容展现出来与海外华人华侨的“祖根”观念相映衬。

第二,转变形式,创建品牌。转化形式,即将中原根亲文化中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内涵转换为能够拉近普通民众生活的文化形式,以通俗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回答“什么是根亲文化”,使文化不仅能“内化于心”,还能“外化于行”。在传承中原根亲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根亲中原”文化品牌,如以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祭拜大典、中原“根亲文化节”为代表的“文化圣地”品牌和“文化节会”品牌;依托中原地区的历史遗存和革命遗址开发“寻根”旅游,推动文化旅游线路精品化、产品多元化和服务智慧化,形成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产业发展形态;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重点发展雕塑类、陶瓷类、刺绣类、木艺等工艺品,支持中原地区特色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品牌发展基金,并对其加以保护以便科学地利用,规范品牌的公益性推广和市场化使用。

第三,利用根亲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祖地中原”愈加成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共识,“根亲”观念所带动的根亲实践活动成为海外游子与中原祖地沟通的桥梁。中原地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研究、相关“根亲”节会、艺术表演等形式展示中原地区乃至当今中国的最新文化发展状态和成果,当今中国社会的最新发展必将随着这些海外游子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中原根亲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5]体现出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也体现出中原地区社会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中原历史的风貌是历史中国的缩影,当今中原的全面崛起是当代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标志。科学利用中原地区的“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6],完成“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建设,就是基于中原地区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和海内外华人华侨“寻根问祖”的“根亲”情结。

2.全力推进华夏文明历史创新区建立

华夏文明历史创新区的建立,对于中原根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利于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的建立是以“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为落脚点,创新是一种文化在任何时期、任何背景下保持生命活力的关键,只有创新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才能在优秀的中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有足够的自信力。华夏文明历史创新区的建立,是对优秀中原文化的传承,保证优秀中原文化的与时俱进。其二,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承载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与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结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引。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有着中原文化的根基,所以中原地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前中华民族核心精神的初始构建之地。“祖地中原”已经成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共识,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中原祖地在华夏儿女中心中的作为“精神故乡”的影响力。通过文化体系构建、文化传承、文化弘扬、交流互动等方式,让中原地区成为包括海外游子在内的华夏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承载地。

3.整合教育发展观念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7]是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途径。学校是根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基地,是构建多维完善的根亲文化传承体系是根亲文化顺利传承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实现文化超越的动力,也是青少年肩负的文化使命。“传道授业”是学校最重要的价值功能,在实现价值功能和完成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下,学校应该本着“传承创新”这一理念开展各类根亲文化相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鼓励他们有所学并学有所成,为根亲文化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主动让中原根亲文化“进校园”,开设相关课程,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向学生传授中原文化的淵源、内涵、精神等,丰富学生的中原历史知识结构;在校园文化宣传专栏,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表现根亲文化的内涵、社会价值效应及海内外华人华侨特殊的“根亲”情感;鼓励学生参加每年举办的根亲文化夏令营活动和参与中原各地的根亲文化实践活动,通过与海外青少年的交流对话感受他们对故土的情感,通过参加“根亲”文化节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根亲文化意识。

着眼于根亲文化对传播华夏文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应当积极鼓励相关学者对中原根亲文化进行理论研究,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这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开展对中原根亲文化的研究不仅能提高相关高效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扩展研究视角,而且是对优秀中原文化的再挖掘和回顾,从人文的角度展现文化的鲜活生命力。通过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将中原根亲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广大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与文化情感中,以青少年身上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带动文化的创新,是对中原根亲文化最有效的传承。鼓励社会各界的科研工作者对中原根亲文化进行研究,是中原根亲文化保持时代活力、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的保证。

四、结语

中原根亲文化归属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是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最具文化实践活力的表现形式,因此通过观念整合推动中原根亲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增添内涵表达形式,凸显中原根亲文化“根亲”价值导向,让中原根亲文化助力于“文化强国建设”,助力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金星.“西晋洛京——客闽台根亲文化圣地”说略[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01):1-6.

[2]张新斌.根亲文化的讨论与思考[J].中原文化研究,2014(03):103-108.

[3][7]国务院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河南日报,2017-1-26(01).

[4]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方案[N].河南日报,2016- 10-31(02).

[5][6]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N].河南日报,2011-10-28(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河南根亲文化传承路径研究”(编号2018—ZZJH—20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清谈误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之考察”(编号2017—ZZJH—20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