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翻译举隅

2018-09-30张璇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翻译特点

张璇

摘 要: 外宣翻译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本文分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目标读者是外国民众,遵循三贴近原则,通过深入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探寻利用删减、增译、重组等具体翻译方法实现信息最大化传递。

关键词: 外宣 翻译 特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不断走向世界,世界不断了解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对外宣传”的翻译工作,即外宣翻译,通过各种媒介向外传播中国声音,信息传递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好坏。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黄友义,2004),即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如政治资料翻译、新闻文本翻译、汉语典籍翻译等,从而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译文传递的信息。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

外宣翻译以汉语为信息源,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目的在于“服务经济、促进开放、宣传中国、树立形象”。

(二)外宣翻译以读者为中心

外宣翻译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思维模式,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以目标读者为中心,根据目标读者对原文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杜绝机械地把中文译成外文。关联理论的创始人Gutt指出不考虑背景知识,而把同样的思想传达给任何人,是办不到的。

(三)外宣翻译要做到三个“贴近”

黄友义于2004年曾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外宣传的资料首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对从事外宣翻译的工作者来说,就需要善于把握两种文化和语言的逻辑表达区别,按照受众者的语言习惯翻译,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二、从中英语言看外宣翻译的策略

中英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受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语侧重意合(parataxis),英语注重形合(hypotaxis);汉语句法结构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和外部连接的手段,习惯使用具体名词,偏重使用直观动词,借助动词,按时间或逻辑顺序描述事情发展;英语以句法及词汇为连接手段,习惯使用抽象名词,通过大量关系词如连词、介词等把多个分句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人思维习惯从大到小、整体把握、委婉含蓄,注重主客体融合,英语国家思维习惯从小到大、形式分析、开门见山,强调主体。汉语的宣传材料更倾向华丽辞藻和修饰语,英语较注重平铺直叙,陈述事实。

根据外宣翻译特点和两种语言习惯不同,翻译时要贴近受众者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商务惯例等做出适当的调整和转换,用目的语的思维方式组织语言符号,使目的语读者能顺利掌握外宣所要传递的信息。

(一)删减

中文在表达方式上喜欢使用意思相近、华丽的语言,常用强化语,尤其是同义反复词经常使用,如果直译成英语,效果则会大大削弱,显得冗长,常做删减处理。

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动词前都加上肯定性评价语“积极”、“认真”、“圆满”等,这些修饰语读起来挺顺口,但如果直译成英语就行不通了。如积极发展vigorously developing social undertakings;认真贯彻fully implement;圆满结束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看似拼写正确、语法通顺、“忠实”原文的译文,但没有考虑目标读者是外国民众,译文显得冗余,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译成developing social undertakings,implement,success这些客观的表达,简明扼要。

再如翻译“创造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酒店广告词)”时,则可采取舍形保义的方法,由“establishing green hotel initiating green consumption”直接翻译为“Green Hotel, Green Consumption”,主题突出,简练的语言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二)增加

由于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的语文本受众有时对源语文化的了解有限。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交际需要,对源语文本中的地理名称、专门机构、俚语、行话、政治经济术语和口号、传统节日、独特的饮食文化等,酌情添加适当的背景介绍,或予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使目的语文本读者易于理解。

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如“三严三实”、“八荣八耻”、“五讲四美三热爱”、“命运共同体”等,则需要给予相应的注解或说明,使受众者了解语境的文化背景,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否则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如“八荣八耻”这一政治名词,若仅照字面翻译成“eight dos and donts”,則国外受众很难理解,应增加注释性背景介绍: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这样使受众者理解这一词汇使用的范围,从而对这一基本名词有所了解,达到宣传目的。

People at a table will usually “Gan Bei”when toasting each other. “Gan Bei” means to raise up ones wine glass or liquor cup and drink it all the way down so that the glass or cup is ‘dried up to the last drop. 翻译时,译者增加了注解,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干杯”这一中国饮酒习俗,让受众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酒文化,从而加深对“Gan Bei”的理解。

(三)信息重组

信息重组需要译者从宏观上把握源语全文,摆脱源语言的束缚,充分发挥主动性,采取灵活的策略,根据受众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信息重组,改变源语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乃至风格,改变或把原文的句子拆散后重新组合,或调整段落顺序,或置换段落信息,以方便目的语读者接受,使目的语文本更通顺、更清楚、更直接,更好地实现交际目标。

根据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即:汉语句子中重点信息多后置,英语句子中重点信息多前置;英语主从句多,汉语并列句多;英语开门见山,汉语循序渐进;中文写法习惯“先因后果”、“先结论后叙事”的撰写方法,西方人习惯“先果后因”、“先叙事后结论”的行文习惯;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文多用被动语态,翻译时句序做相应调整。

如:在中国一提到孔子,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幼稚的顽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他的寺庙。

这是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四字格的对仗工整的辞藻华美的句式,加深人们的印象。但根据受众者的表达习惯,我们可以适当地将译文调整为:

Confucius is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Temples in memory of him could be found everywhere in China.

通过重组,译文虽改变了原来的行文格式,但保持了原文信息的内容和功能,取得了与原文意义相似的效果,同时突出了有效信息,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有时,译者也可找到目的语文化中的对等物传递相似概念,借用国外熟知的或喜闻乐见的表达比喻汉语中出现的相似属性的典故,译者帮助读者认知和理解异域文化。如我们常将中国劫富济贫的“济公”比作英美文学中的侠客“罗宾汉”,凄婉爱情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和“Juliet”。

三、结语

外宣翻译的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社会效应”,即让受众者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获取原文传递的文字信息。因此,译者应具有敏锐的“读者意识”,根据外宣翻译的特点,设法减少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即通过删减、增添或重组等方法策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弥合文化鸿沟,形成符合英语受众心理的语言,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增强传播效果,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5).

[2]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3).

[3]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123.

[4]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6]張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4):24-25.

[7]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8]Nida, 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猜你喜欢

翻译特点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