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亲家庭中幼儿教育引导问题的分析
2018-09-29赵静
赵静
摘要: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创伤,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对离异家庭幼儿的教育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分析了单亲家庭的几种状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单亲幼儿健康成长的几种方法,以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离异家庭 幼儿 教育 引导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夫妻离婚现象呈上升趋势,年轻父母离异,完整家庭解体,幼小的子女将不能与父母的一方共同生活,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危及社会和谐。不少人认为离异是大人之间的事,与孩子无关,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如何做好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成为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夫妻离异,好端端的一个家被拆散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伤害。许多孩子由此产生了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而离异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的几种状态
(一)视孩子为生活的累赘、包袱
我们幼儿园今年开学不久,我发现红红的爸爸每次来接她,都是往门边一站,默不作声,然后父女俩面无表情地离开,与红红看到爷爷奶奶来接她时欣喜若狂的神情截然不同。我通过观察发现,她妈妈从来都没有接过她。经过与她及家人交流后才知道红红的父母已离异。双方为了再婚开始都不想要孩子,妈妈干脆离家去了外地,离婚后从未看过孩子,对红红来说,妈妈已经很陌生了。而爸爸迫不得已将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孩子不能让他顺利再婚,因此把孩子看成包袱,对孩子很冷漠。好在爷爷奶奶对孩子还是百般疼爱,生活上的一切都是他们负责,所以才有了我看到的那一幕。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看到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红红的情绪总是非常低落,不肯说话。
(二)将孩子紧紧地“栓”在身边
虽然父母离异了,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永远都不会改变。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离异夫妻的一方认为,既然离婚了,就不要再见到孩子。明明是我园中班一个5岁的孩子,我对她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这孩子的心理及性格还是很好的,看不出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有一次下午刚起床,一个朴素但很漂亮的女人一手拿着新衣服,一手拎着一大袋吃的东西站在我们教室门口,我还未来得及问她是谁,只见明明飞跑过去搂住她,亲昵地叫:“妈妈,妈妈”。孩子的妈妈也是热泪盈眶,和孩子到卧室玩了一会儿,出来时将东西放在明明的小床上,显然东西是给孩子的。临走时,她告诉我们,因为离婚,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都不让她见孩子,所以她只好偷偷地到幼儿园来看看孩子。下午离园时,爷爷来接明明,明明让爷爷把她床上的东西拿一下,爷爷问什么东西,她竟冷冷地说:“今天,那个人来带给我的,我说不要,她非给我。”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5岁孩子的口,而她爷爷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跟我说:“老师,如果她下次再来,请你们不要让她见孩子,也不要让她放东西,既然离婚了,还这样干什么。”
成人之间有矛盾和隔阂,相互指责对方,他们是发泄了,可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用这种方法取悦大人,并不能说明她有心机,而只能说人格不完善。
(三)给孩子灌输错误观念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小同学在3岁时,爸爸因有外遇开始分居闹离婚,最后在孩子6岁时他们还是离婚了。这期间,妈妈虽然时常让孩子到爷爷奶奶家去,但爸爸在外地工作,见面少,更多的时间是与妈妈和姥姥姥爷还有舅舅住在一起。妈妈和舅舅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吃肯德基、买衣服等。妈妈没空,全由舅舅带,所以孩子对舅舅的感情就像是爸爸一样。直到有一天,舅舅带女朋友回家,孩子不让他们拉手说话,不让他们靠近坐,不让舅舅夹菜给女朋友吃。甚至到舅舅结婚时,深夜敲舅舅的房门,要赶舅妈走。因为妈妈常常在孩子面前说,爸爸是被别的女人抢走,不要她和妈妈的,所以孩子很害怕舅舅也会像爸爸一样不要她。在班级里也这样,她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能碰到她的任何东西,因为她总是说:“东西是我的,我不让别人抢走,抢走了我就没有了。”由此可见,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蒙上了阴影。
(四)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我们班里朵朵的妈妈为了孩子,离婚后一直独居,拒绝再婚,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在学习上更要求完美,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能超越别人。但朵朵在班里集体活动时基本上不发言,我连续几次主动叫她,她好像很害怕,声音小得幾乎听不到。我让她大声一点,她的脸色马上就变了,接着开始流眼泪,我怎么鼓励她也没有效果。我把情况与朵朵妈妈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她妈妈告诉我说,昨晚回去狠狠地教育了孩子一番,以后还请老师多叫她发言。然而当我再让朵朵发言时,她比以前更紧张,很明显,她妈妈的教育起了副作用。
虽然,这几个孩子在父母离异后心灵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现状还不很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必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尤其是青少年期,他们就可能出现忧郁、沮丧、霸道、散漫、情绪不稳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今后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所以,必须采取科学的引导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重拾童年的快乐。
二、引导单亲幼儿健康成长的方法
(一)给孩子充分的爱抚
有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有些父母还告诉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或“是你妈妈不要你了。”这些做法不但剥夺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以及爱的权利,而且给孩子心中留下了创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据有关材料,一位母亲离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转嫁给孩子,从小教育女儿,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离他们远点。结果这个女孩从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触,厌恶男人,最后导致性变态。是母亲的自私,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担负起对孩子的养育责任,给孩子充分的爱,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并不意味着要甩掉他,不再爱他。
(二)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竞争的牺牲品
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的欢心。而有的父母相反,都认为孩子是负担,是再婚的包袱。无论是哪种想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由于父母离异,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或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说谎。因此,夫妻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用诚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三)不要让孩子充当丈夫或妻子的替代角色
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越来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担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夫妻离婚后,应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不要因此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离婚,容易使孩子心情不好,不愿和他人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为调整孩子的情绪,父母应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交往,送进托儿所、幼儿园,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游戏、学习,让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就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责任编辑: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