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吴冠中绘画的特征探析
2018-09-28夏泽晓
夏泽晓
摘要:当中国各美术院校广泛开设西方古典写实风格为主导课程,导致写实主义成为国内绘画的主主流时,吴冠中却以其中西结合的绘画竖起写意风格旗帜。在他笔下,油画、国画换发崭新的审美气息。他的绘画至今被国内外专业人士和拍卖行认可,其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也至今对中国绘画界具深远之影响。
关键词:具表;中西结合;构成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57-02
一、吴冠中绘画作品的中国传统因素
(一)吴冠中绘画作品中渗透着道家思想
吴冠中绘画中蕴含着平淡、宁静的审美因素。“平淡”在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品格,它的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道家和禅学,人法自然,最终归结为天真与天然,是出于性情的自然。在道家老庄思想里具有平淡、宁静和“自然”因素,冠中绘画的作品有很平淡宁静的因素,充分表达出他自己内在的审美追求。特别是水墨江南民居绘画作品里渗透着宁静淡泊,简约而不简单的诗意。
(二)吴冠中绘画作品的东方绘画审美因素
利用技术营造画面的气氛为韵味。中国绘画从宋代始,将似像非像之境,然之境尊为至上的格位,称“逸格”。所谓逸者,久被俗见和陋习所曲解。实质上,“不守常法”是逸品的重要特征。(清.恽格《南田画跋》)做到形象的形似和神似之间,似树非树,似山非山,如此高格颇难。要做到“无一笔是笔”,必得不守常法,于常法之外,独辟新法。吴冠中绘画也是做到如此境界,其油画作品完全抛弃古典写实传统绘画技术,开辟平淡又清新的画面风格,用简约概况的点线面,重新构造了绘画元素,抛弃古典以繁琐的明暗色彩渐变技术,采用简约概括的技术来表现万物,呈现出是像非像,“不守常法”的具表技术。
二、吴冠中绘画的西方传统因素
(一)学习西方传统色彩和素描技术
吴冠中年轻时候就读国立美专,校长是林风眠先生,深受林先生中西结合绘画思想的影响。课程就是我们现在的素描课、色彩课、速写课等。都是留学法国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华人老师,学的非常地道的西方美术课。毕业后去法国留学深造,学习传统的绘画技术。
(二)吴冠中绘画的具表技术
吴冠中是巴黎画派的重要的组成人员之一,他们共同特点就是具表形式,就是在写实和抽象之间的一种绘画表现,貌似中国画的没骨和写意的画法,西方的佛洛依德的人物油画,就是具表一种代表作品。吴冠中作品大部分是风景,更加概况,画面趋于平面化,是反写实主义也是反现代主义,其实是回归传统的绘画一种新尝试。
三、吴冠中绘画中中西结合的独到之处
吴冠中曾经形象地概括了处理出入关系的诀窍。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的一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指导下一代年轻人。吴冠中主要在油画和国画上,油画平面化构成的风格上新概念上焕然一新。以虚、静、明为体验之心,达到手与心、心与物相融相忘,这始终是中国绘画高悬在天的创生理念。
(一)吴冠中个人求学经历
民国时期,我国大量留学生学习西洋科技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走更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路子,林风眠先生就是一位先驱,是国立美专学校的校长,师从林风眠的吴冠中先生一样早年留学法国,致力于中外美术交流和融合。
(二)借用中国式写意手法
采用中国画里的写意精神,“写”有“倾注”和“宣泄”情感的意思,写意在文人画里至关重要的美学原则,吴冠中借用画笔“使万象得以自由的表达自己”,正如元代汤垦说:“画竹梅兰谓之写,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
写意是中国画里特殊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观念,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绘画的特征之一,写意画只“求不似而似”,逸笔草草等形式技术和相结合的画种。正是这个中国特有的艺术观念渗透在吴冠中的绘画艺术中,经常画一个物体的大概,求意到笔不到,追求笔墨情趣,或者笔触情趣,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等。第二,所谓大写意,所谓意,是指画作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触动思想情感,被作者营造的审美形式深深打动。其三,所谓写其意气,陈传席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中认为“意气”是指性格,情绪,尤其指主观的情绪。第四,意象,是经过作者主观加工过的意后,的形象,对创作主体来说,更加倾向于写象。(袁玲《论吴冠中风景油画中的写意精神》)
(三)更具中国特色
吴冠中与同时期赵无极和朱德群并立为三位国际大师,更具有中国特色。赵无极和朱德群都是抽象绘画,属于国际顶级高手,虽然都是应用中国元素,并鲜明个性。而吴冠中先生走的是具表艺术,处于具象和表现之间,或者说具表派的代表人。雅俗共赏,让所有人都喜欢都接受,也是拍卖行里畅销作品。
1995年创作了《小鸟天堂》。此件作品正是吴冠中“黑色时期”的作品一反过去那种抒情的银灰色,愈画愈浓、愈画愈满、愈画愈繁密、愈画愈深厚。这中间自然隐含着形式演进的规律,如由繁至简再进入新的繁,由具象至半抽象再到纯抽象,都是艺术进程必经的过程。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升迁,是朝向精神领域的迈进,是他的艺术进入佳境的标志。树林里集聚密匝匝的黑精灵,虽然只是抽离了具象的黑团,你或许感受到是鸟类,它们或啁啾,或飞翔,或依偎,斑澜具有节奏的色彩,喻意着春意盎然。
吴冠中的大部分绘画作品整体都采用灰色调,多数绘画作品中的灰色都会伴随着脏的感觉,但是他采用的灰就很和谐,比较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在画面上抽象的线条表现又比较多,运用点线面的交叉往复给画面带来了动态的形式美感,又能准确的传递吴冠中的真实情感,这种画面形式深深地触动观者内心,实现艺术语言的共鸣。
吴冠中在他的作品中努力地去追寻和捕捉意境美,他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如春风拂面般的清新寡淡,但却沁人心脾,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透明的画面,漂亮的灰色调,白墙上黑瓦的点缀让画面不再是那么单薄,黑色与白色的强烈对比,水纹幽美而飘逸,在画面中产生动感,他并没有在画面中做到面面俱到,画面主次区分的很清楚,灰色调画面上的几点红色并不那么刺眼,反而给画面增加几分俏色,黑、白、灰构成画面的主体空间,点、线、面勾勒出画面的框架,抽象的形式表达将画面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征
吴冠中绘画中具备三个元素:简约平淡清新艺术地位的考察由两个方面决定:第一,艺术作为现代社会学和近代史的“表示”来考察,其标准是否具备对历史时代和地域记录的程度,是否具有“时代精神”。第二,艺术作为艺术本身的发展存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承载的符号,而是艺术专业体系里的评价系统,不是取决于表达“意义”和传达信息功能的强弱问题吴冠中更多是后者,创新的绘画技术和传统国画的处理技巧。
林风眠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28年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开始中西融合艺术审美理想,他说:“西艺术是以模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向于写实一面,东方艺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向于写意……”吴冠中作品倾向写意为主,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都是平淡、简约、清新的特点。
吴冠中自身文学修养很高,出个人散文集,他对石涛画语录的理解超过一般人,他说“一画之法”是贯彻语录的中心思想,在创作中强调个人感受,先理解而后去感知事物,这样既不会陷入个人主义和概念化的两边偏颇中。绘画为了达到效果可以不择手段去表现,必须自己思想情感融入自然,融入作品中,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规律。
五、结语
纵观中国绘画历史,吴冠中绘画作出杰出成就有目共睹,无论他的油画还是國画,都渗透着东方审美气韵,同时也隐含着西方绘画的技法,吴冠中独到的地方就是他和老师辈们一起完成的中西结合的绘画道路。其中林风眠、徐悲鸿、赵无极、朱德群等人,都是走东西结合的绘画之路,他们都有不同方面的成功。吴冠中是最直接的把国画意境审美应用到油画里,把素描的直接和概括能力应用到国画里,达到娴熟自然,而且颇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