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

2018-09-28戈思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

戈思怡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二十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因此,笔者有意从创作背景、人物塑造、主题探究等三个方面入手,诠释其魅力所在。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鉴赏;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H31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007-02

一、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1922-1924年),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11.11),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还未到来。这段短暂而特殊的时期通常被称作“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或“疯狂的二十年代”。

20世纪20年代,美国正处于新与旧交替的历史转折点。美国在一战后期参战,并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相反,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此时的柯立芝政府大力推行完全不加行政干涉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新产品与新科技层出不穷,基础设施盲目扩建,大量的投机与炒作也造成经济泡沫,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创造了“柯立芝繁荣”。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使得财富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Hedonism)、斯宾塞的进化论以及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Pragmatisin)在美国大行其道,传统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

(二)作者经历

菲茨杰拉德于1920年踏入文坛,并在当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一连出版了《人间天堂》(处女作)和《美丽与毁灭》两部长篇小说、《飞女郎与哲学家》和《爵士时代的故事》两本短篇小说集。他过着奢侈喧哗的生活,但他渴望写出一部刻画时代的杰出的长篇小说。

1922年,26岁的菲茨杰拉德与他活泼美丽的妻子泽尔达搬到纽约郊外长岛大颈生活。爱热闹的泽尔达无法忍受安逸的郊区生活,再次过上了喧闹的日子。长岛的浮华时光成为了日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背景。

1924年,菲茨杰拉德夫妇离开长岛,到达法国南部的里维埃拉。在菲茨杰拉德埋头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泽尔达与法国海军飞行员有了私情。在一连串的起伏之后,泽尔达不得不选择留在菲茨杰拉德身边。但他在情感上受到的痛苦和焦虑深深影响了他在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

二、人物塑造

(一)盖茨比:“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小说贯穿了盖茨比的假与真两条线。他的身世是假的,“我是中西部一个富裕人家的儿子——家人都去世了。我在美国长大,但是在牛津上的学,因为很多年来我的先人都是在那儿接受教育的。这是家族传统”。他获得财富的方式是令人不齿的,“他和这个沃尔夫山姆在这儿和芝加哥买下了很多小街上的药店,私自贩卖酒精。这是他的小把戏之一”。他的口头禅“old sport”也只是为了冒充上流社会的人物而故意设置的。他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环择手段地追求财富的人群中的一个,但他的目的却真切而单纯,“盖茨比买下那幢房子,是因为黛西就住在海湾对面”“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黛西,我想,他是在根据她那双令人爱慕的眼睛做出的反应,重新估算房子里每一样东西的价值”。为了梦幻一般的黛西,他努力营造着宫殿一般的辉煌与热闹,而当察觉黛西在宴会上玩得并不开心时,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会把一切还原到以前的模样——她会看到的”。从他爱上黛西的那一刻起,他的灵魂已经不属于自己。他努力地想让黛西对丈夫汤姆·布坎南说出“我从来没有爱过你”,努力的修复着他爱黛西的那种心境。在这样一群自私逐利、污浊不堪的人群中,盖茨比因他的纯真而热烈显得高贵脱俗,但社会阶级的根深蒂固与享乐主义的存在却也让盖茨比的美梦摆脱不了破灭的悲惨结局。

(二)黛西:“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

美丽动人的黛西是天使与邪恶的结合,她的天使般美貌与诱惑力让人不自觉地踏入地狱。“她身子微微前倾,一脸真诚”,这是黛西惯用的招牌动作,“只是为了让别人向她靠近一点”。还有那些十分做作的娇嗔,“‘是你弄的,汤姆,她责怪道,‘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就是你弄的。这就是我嫁给一个粗人的报应,你这个五大三粗、结实笨重——”,在男人们眼里却是无上的光荣。她的虚伪已让尼克有所察觉,“她的话音刚落,不再迫使我注意和相信她时,我就察觉出她刚才所说并非出于真心。这让我感到不舒服,仿佛整个晚上都是一场骗局,就为了让我奉献出一份情感”。而她唯一“真诚”的愿望与寄托是她与汤姆三岁的女儿,“是个女孩我很高兴。我希望她是个傻瓜——这是女孩在这世上最好的出路,做一个漂亮的小傻瓜”,依靠着身边的男人,带给她无尽光彩和充满金钱的爱情。在盖茨比因她的過错被射杀后,她无动于衷,前往欧洲旅行。“汤姆和黛西——他们搞砸了事情,毁了人,然后就退回到自己的钱堆中去,退回到麻木不仁或者任何能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中去,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黛西无疑是这个时代“拜金主义”的最完美的诠释:妖娆美丽,却又极度的冷酷无情。

三、主题探究——“美国梦”的燃起与幻灭

维基百科(Wikipedia)对“美国梦”的解释是:(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盖茨比并不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走向成功,为了赢得黛西的爱,他不惜从事不法交易以求迅速跻身上流阶层之列,却不料上流社会始终未曾承认他的身份与价值——“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酒和繁星之间往来穿梭”——各界名流只是把盖茨比的家当做免费的娱乐场所。而这里的黛西,恰好暗示了一个扭曲的美国梦——浅薄、贪婪、唯利是图。

小说最后一句: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更是“美国梦”的幻灭,“他……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

猜你喜欢

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