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江剧的文化历史与渊源
2018-09-28李广义
李广义
摘要:龙江剧作为一个黑龙江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听起来东北味十足、看起来又有别致的魅力,缘何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为何与二人转又有着分不开剪不断的情缘?为何许多看过龙江剧的人会对它赞誉有加?想要了解龙江剧,那么首先要了解黑龙江……
关键词:龙江剧;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29-01
一、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背景
在地理位置上来说,所谓的东北地区,实际上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它位于祖国最北端与俄罗斯接壤,东临朝鲜、西靠内蒙古、南临渤海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闭塞、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带。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漫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让这里的居民产生了以渔猎和农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经济发展也区别于中原地带。亦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途径使得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民也具有不同于中原人的豪爽、开放、包容等共性的人格魅力和思维特性。
二、多元文化交融的边疆特征
东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肃慎、渤海国、女真、满族等政治原因和移民、侵略等历史原因也让多重文化彼此交叠更替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不同文化相互交织的多元文化氛围。
l.民族文化的交融。从《山海经第十七·大荒北经》记载了解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可见在古代东北地区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民族。汉代以后肃慎族的挹娄又先后称勿吉、靺鞨。靺鞨南部后建立渤海政权。渤海政权存续期亦曾受到高句丽、扶余等文化的影响,及至女真族掌权时期推崇的满文化与汉文化、蒙古族文化的融合使东北地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多元性。
2.移民文化的产生。东北地区,自清代开始就有大批的“流人”由于政治或文字狱等原因发配流放至此(“宁古塔”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这些人的流入为那时依然闭塞及落后的东北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艺术,丰富了东北人民的生活,这也是二人转甚至是龙江剧产生的文化动因。众所周知的“闯关东”是促成东北移民文化的又一原因。由于自然灾害、耕地短缺,亦或是20世纪20年代张学良父子驻军期间对东北颁布的开矿山、修铁路等政策后,大批的山东、河北、安徽等人来到了东北,开发土地,发展经济,这批移民又以山东人居多,客观的促成了东北文化与齐鲁文化的融合,甚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关东文化”。
3.外国文化的传入,俄罗斯、日本文化在东北地区仍有存留,至今,哈尔滨街道上仍然保有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及日本战争文化的残余足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两地边境贸易来往频繁,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这在无形中就促成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每两年,哈夏会都会有中俄文化、音乐的交流演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强制入侵。这也是构成东北多元文化的原因之一。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东北的文化纷繁复杂、多种类型并存,让东北人民骨子里既具有豪爽、大气、不拘小节的特性又有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而正是这种精神促成了龙江剧不断改革和创新并屡屡斩获国家重要奖项,这对一个新兴剧种来说是并不多见的。
l.初初建立。1958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东北协作区第四次会议上明确地提出:“要繁荣发展东北的文化,丰富创造自己的地方剧种”,在当时全国很多省份已经具有自己本土特色剧种包括河南豫剧、广东粤剧、河北梆子等,东北三省却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戏,于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很多学习京剧、评剧的艺术家们纷纷投入了龙江剧的阵营之中,成立了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
2.探索前进。刚刚成立的龙江剧实验剧院针对如何创立龙江剧,专家们思考了很久,也曾在京剧、评剧基础下发展自己的地方戏观点上徘徊,但基于被二人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吸引,艺术家们汲取精华尝试发展,于是出现了二人转改编的剧目《寒江关》。但是对于初创时期,包括唱腔、表演、剧本、导演等都没有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范式,通过对东北的二人转、拉场戏、民歌、小帽的变化和确立男女分腔、音乐构成反复实践并不断改变,其中就包括确立龙江剧基本的唱腔——柳腔、帽腔、嗨腔。文革时期,龙江剧刚刚生长出来的嫩芽被无情折断,很多著名的龙江剧编剧、导演、演员等纷纷下放改造其中就包括著名白派艺术家白淑贤。
3.繁荣盛放。1981年之后,龙江剧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规范了声腔和结构形式,确立了主调与辅调的大部分基本腔体,确立调高、定弦和板眼的基本形式等,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以板腔体为主,兼用曲牌连套并主辅调相结合并有独特表演特征的新兴剧种,迎来了繁荣时期。《皇亲国戚》、《张飞审瓜》、《双锁山》等杰出剧目的实践与排演,获得了广大龙江人民的欢迎甚至在进京演出中取得了高度赞扬。20世纪90年代后,《荒唐宝玉》和《木兰传奇》的出现让龙江剧屡屡斩获“白玉兰”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重量级奖项,龙江剧这个生长在边疆的“白玫瑰”终于盛开在祖国的大地上。
总之,一个新兴剧种如何确立自己的地位,其唱腔体系、表演程式、剧目创作、人才培养都是决定它能不能存活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必要条件一项不合格或者稍弱勢都会使新产生的剧种裹足不前甚至胎死腹中。龙江的演员们只凭借二人转这个具有浓厚东北特色的“土艺术”为母体结合拉场戏和东北大秧歌来寻找这样一个机会尝试创建一个龙江人自己的剧种,其曲折和艰难可想而知。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7c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