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2017-01-12王琴
王琴
摘要:科学与生产发展紧密相连,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而文章从科学发展的渊源开始论述,分三个时期讲述科学的发展史,并从科学的发展史总结出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分为六个方面,通过对发展渊源与未来趋势的总结,进一步明确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渊源;未来趋势
恩格斯认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科学史的研究结果也认为科学的发展通常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所左右的。科技的发展来源于生产的发展,从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混融和初步分裂:科学技术的孕育或起源(或者“天人合一”:前科学或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基本上像其他动物一样完全受制于自然规律,其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就是渔猎—采集活动。随着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关系的改善,人类逐渐进入农耕—畜牧文明时期,开始日益广泛而深入地改造自然。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再向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进化,是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状态逐步改善的标志。然而“天人合一”总体上仍是“天”(自然)迫使人服从它,而人基于自己对自然的最初认识而对自然采取的一些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态度,已深刻表明人与自然的初步分离及人“天”的局部对立与冲突,科学尚处于哲学、神话乃至自然宗教的母腹当中。
二、人与自然的截然对立:“物性科学”与“物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或者“人天对立”:分析科学和机械技术时期)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在大机器工业的直接驱动下,人类运用培根—笛卡尔—牛顿的工具理性,通过三次技术革命及相应的工业或产业革命,从太空、海洋、地表及地壳深处开发、改造和征服自然,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人在自然界中获得了空前广阔的自由。但同样无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地球自然系统的内在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现在的电脑、信息及网络的拜物教更是全面地控制着人的时空存在,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仍在更加迅猛、精细地使人全方位地成为物的奴隶,甚至物的随葬品。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时期,人主动地与“天”对立,以形式逻辑理性形成分析科学,以物化目的形成机械技术。正是这样的矛盾使得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就是科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性科学”和“人化技术”的萌芽生长(或者“人天合一”:综合科学和有机技术时期)
面对物性科学及其技术的巨大成就和令人思之颤栗的罪孽,人们不得不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而,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界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需要、创造美、欣赏美的需要及人对宇宙奥秘的探奇需要等价值;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作为自然界的真正的主人,当然地负有维护、建设、调控自然使之平衡、和谐的责任,“人不是存在的主宰”,人应该积极地成为“存在的看护者”(海德格尔语)。这样的科学以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因而也自在地成为被人性化了的“整体性科学”或“人性科学”。总的来说,生态学综合的整体性科学是从自然、社会之“外”向人之身心整体之内探究人之自我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作为人学综合的人的科学和人性科学则从自我内部三种属性及其关系向“外”探究人与自然、社会整体的实践联系的本质和规律。也只有这样的科学和技术才能真正实现人天和谐与共进共荣。这种“人本”走向使科学技术不再仅以创造物质基础和条件的形式间接地造福人类,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副作用,而是直接造成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内部的和谐及人性的统一和升华等。这就是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宏观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未来将朝着“人本”走向发展。当代科技发展,仍然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历史性的跨越。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微观视角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将会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
人类在近代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未来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以上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当前人类知识呈现爆炸现象。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指数函数增长。
(二)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到了现在,这种速度进一步加快,其中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指数增长的代表性领域。尤其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人类已完全处在信息时代。
(三)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发展到现在6000多门。
(四)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结合
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的紧密联系。“混沌理论”的研究表明,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巨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带来以后状态的巨大偏离。心理学中的蝴蝶效应很明显的显现了这点,假如在大气环流中,如果北京有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几星期后导致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也就是微小的不确定因素或系统外一个微扰有可能导致巨大的、不可预测的波动。这种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可能由于微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而引发重大事件,因而人的及时干预和调控极为重要。这就要求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
(五)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和信息流动,大幅度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成本,使得全球的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巨大空间,出现了虚拟实验室等多种新型的研究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一个“全球研究村”。
(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时至当代,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出现了逆转的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或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性的,也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科学技术这种特点,就决定了它在经济发展中成为先导力量。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对社会和经济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 科学:一把双刃剑——世纪之交的科学挑战[M] . 吉林:长春出版社,1998.
[2]吴文新.论科学技术的“人本”走向——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来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第22卷第1期,58
[3]王春法.浅论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