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改变 大乾坤

2018-09-28章卫良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素养

摘要:语文味一直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也是一线教师苦苦寻觅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感受语文的魅力,试通过对文本中个别词语进行删减、替换、增加等处理后将其与原文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删减;替换;增加;积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章语言阅读及考查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可见,文本中的文字是有温度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可见,比较在逻辑思维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文本中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肯定会有大发现。

我们可借鉴这种比较之法,将改动后的文本与原文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反复的品味过程中体会文字之魂,语文之美。

笔者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为例,选取三篇课文,将文本中个别词语删减、替换、增加后与原文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来切实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一、选择性的删减,体会作者的苦心

文本中的字、词、句所表达的情感总是一致的,它们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文本中的文字都是作者深思熟虑后酝酿出来的。所以,文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情感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文中第9自然段为例: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处理:“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是缅桂花!”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原句和修改之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1:少了“满满”二字。

师:你从“满满”二字读出了什么?

(生沉默不语。)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吧!先读原文这一句,再读修改之后的这一句。

(生朗读)

师:有发现吗?

生2:老师,我不能肯定,我从“满满”感觉到了房东和养女的热情。

师:何以见得?

生2:“满满”说明缅桂花有很多,送给别人的缅桂花很多,说明房东和养女的善良。

生3:我从“满满”感受到了房东和养女的勤劳。因为要摘生长在高处的缅桂花很不容易,摘了这么多的缅桂花肯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这是满满的爱啊!

师:看来大家理解得很到位,谁来读读,这一句该怎么读?

生4:读到“满满”二字,我们应该慢一点,读出很享受的感觉。

师:同学们,别小看“满满”二字,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词语本身的意义。

一个孤立的词语,对于整个文本来讲是沧海一粟,但由于作者的恰当运用使得这些孤立词语能恰当地传达出文本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二、选择性的替换,体会作者的用心

刘勰曾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可见文本中的一字一词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任何一个词语都不能被随意替换。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一文中第13自然段前半句为例: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壶口瀑布的那种磅礴的气势,笔者对上文做了如下修改:“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流进去,流进去……”

师:其实大家不难发现老师把原文的“冲”字改成了“流”,大家说说看,能不能这么改?

生:(异口同声)不能!

师: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朗读)

生1:“冲”字有力度,而“流”字没有力度。

生2:“冲”更能显示出壶口瀑布那种磅礴的气势,而“流”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生3:这一句的前半句有“灌”字,说明水势的凶猛,正好对应“冲”字。

生4:用“冲”字也能和前面“一股劲”相匹配。

师:你们很会读书,能把字词融于具体的语境之中,不错!

一个很不起眼的词语,学生入境了,入情了,也就入画了,学生仿佛就站在壶口瀑布旁边,看着气势恢宏的瀑布,可谓身临其境。

在我们品味文章的时候,一个词语蕴含的种种情感要细细地品味,有时我们可以用适当的词语替换一下,在对比中体会文中词语的独特意义。

三、选择性的增加,体会作者的匠心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通过想象可以把枯燥的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可知的事物,但是这种想象是有前提的,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也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想。教師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合理安排设计需要学生想象的环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中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为例:

师:请看最后一句:康肃笑而遣之。老师很想在“笑”之前加一个字或者词语,体现康肃当时的心理。

(学生思考)

生1:我认为可以填“不屑”。

生2:我认为可以填“尴尬”。

生3:我认为可以填“佩服”。

师:大家讨论一下是“不屑”“尴尬”还是“佩服”呢?我们请同学们说说看吧。

生4:我觉的是“不屑”,因为康肃是看不起卖油翁的。

生5:我认为可以填“尴尬”,因为康肃认为卖油翁道出了他善射的原因,他很没有面子。

生6:我认为可以填“佩服”,因为康肃听取了卖油翁的劝告。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想象,而且有理有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可见,我们对语言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悟出别人体会不到的东西。

在统编教材的文本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删减、替换、增加,而后与原文对比,慢慢品味,细细探究,就会发现文本的独特之美。

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文本比较之法,让更多的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是需要好好斟酌,细细品味,慢慢回味的语文教学,既要得其意,更要得其文,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才是地道的语文。

作者简介:章卫良(1983—),男,浙江省湖州市长兴教师进修学院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材解读、教学与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素养
关注主动提问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重视教材 发展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兴趣与爱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须守住“源头活水”——核心素养视阈下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关注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落实核心素养须守住“源头活水”——核心素养视阈下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