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
2018-09-27李元华
李元华
【摘 要】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有三个关键:扣题目,质疑而问;抓词句,深化而问;找结局,逆向而问。这些问题能帮助教师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让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关键词】核心问题;有效教学;题目;关键词;结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发展。现笔者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
一、扣题目,质疑而问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说的都是题目对于文章的重要性。许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结合题目,在课题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教学片段】
教师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三次读课题。结合预习,轻轻地读课题……看着画面,美美地读课题……想象画面背后的事情,深情地读课题……
师:结合预习,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用几个词语进行概括。
师:我们再看,这几组词写的是什么事情呢?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组词所讲述的事情。
……
通过几幅画面,引出文章写的几件事情,再通过几组词语予以概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此举既引出了学习的词语,又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大意,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而且问题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主线明确。
二、抓词句,深化而问
对于很多文章,教師可以从重点词句入手,找到核心问题。特别是叙述类的文章,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就可统领全文,揭示课文的主旨。教师可以抓住这类词句进行核心问题的设计。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很密切。我们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生:亲人。
师: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好像亲人?请仔细读课文。
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在“哪些地方看出他们好像亲人”这一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中描写老人喂海鸥的句段。从而探究问题,通读课文,层层展开,逐步深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教学目标。
三、找结局,逆向而问
同一篇课文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如《老人与海鸥》一文,叙事性较强,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学生易于找到事情的起因结果。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从结局入手,找到统领全文的核心问题。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有没有发现,几只普通的海鸥竟然做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是件什么事情?它们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呢?
生:它们在老人遗像前盘旋翻飞。落地后,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因为老人生前对海鸥很好。
师: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边读边作批注。
从结局引入,逆向而问。这样的问题设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彼此的碰撞中发展。
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帮助教师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课堂教学展现了“一线串珠”之美,不但利于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阅读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白金声.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广东省中山市开发区香晖园小学 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