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2018-09-25赵荣华
赵荣华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我认为应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通过创设生活的教学情境,挖掘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浅谈;数学教学;回归本真
引言:
课改到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上来。以往的教育教学从“一言堂”转化为“群言堂”,课堂中由自主学习转化成了合作学习,重视多样形式课堂的呈现,忽视了教学的实效和本质。当教师们反思和审视“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时,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从丰富热闹的环节上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动力需要教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靠教师来调动,而我们应指导学生的是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与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 教师要“知行合一”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决定教师教学的方向,目前来看我们的教师都能都能对学科教学理念夸夸其谈,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举措确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理念的要求,理念与行动两张皮。所以我们的教师不缺教学理念,而是要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才是关键。
很久以前我们就认可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主張,但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教学的却屈指可数 ,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整齐划一的教学,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主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即: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性差异的关系,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对每一个孩子有用,这也正应了标准中所倡导的“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句话。我认为“良好”一词的意思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
二、数学教学要重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学生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卢瑟福也对学生说过:“不要死记硬背,也不要满足于做实验,而要学会思考;只有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人,才能猎取到知识,取得成就。” 思考是一种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对于一个养成思考习惯的人来讲思考的确是一件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相对而言学生学会思考他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有趣。
数学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设计不是嘴上的活跃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活跃,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探索知识的思考空间,提出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呢?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静静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要使学生善于思考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有探究兴趣,要激发学生敢于、善于提出数学疑问,也就是要学会提问题,学会问“为什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过程,就现在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要尽量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教师在课上可以多问问学生不一样的思考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要会引导学生反思和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想方设法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去思考,合理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旦有了思考的环境,孩子们就会变得活跃,我觉得思考是数学学习通向有目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通过静静地思考才可以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有了思考才有思想。我们切忌把孩子教育成整齐划一的、思维方式呆板的人,这样既压制了一部分孩子的发展,也难为了一部分孩子,这是不符合教育的本质的。在这里我想借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在课堂上我们要做两件事:
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这很好理解,一定范围的知识是学生思考的根基。
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只不过我们做后的效果不一样。我认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不知看了这两句话后你有何感想呢?你是否也应静静思考你的教学呢?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学生发言的自由度也高了。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些迷失,他们不敢引导,引导不够或引导过度的现象屡屡出现。所以我们要深刻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使教学有效。我觉得要想实现师生间实效的互动学习,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把握要张弛有度,教师要教学生学不会的问题,解学生解不了的问题, 教师还要防止学生受一些直观的因素的影响,使思维因“旁逸斜出”而偏离主题。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应兼顾引导的激励性与导向性,当学生偏离数学活动的轨道时,思维在无价值的漫溢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对学生的活动做出迅速反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引在学习的疑点处,导在学习的关键处,使学生由漠然变得清醒,发挥教师的价值,提升课堂实效,回归数学课堂教学的本真。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是互动完成的,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是必要的,但是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用,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于事无补,教学行为的效用是我们课堂教学行为的首要原则,让我们远离那些花哨的形式,亲近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真实有效的作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陈健,《追求“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3]江明栋,《让数学走进生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