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
2018-09-23赵进法程灶火
赵进法,程灶火
年级差异的概念来源于年龄差异,是指由于个体的心理年龄的不同导致的情绪情感的功能差异[1].年级差异在未成年的学生身上表现明显,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当生理特征迅速成熟,但心理年龄还未成熟,年级差异就表现为从低年级的幼稚、冲动和高年级的理智、沉稳[2-3].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成年,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年级差异依旧存在.虽然大学生们在生理特征上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的心理功能仍然在不断发展,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在继续提升.负性情绪是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而孤独感则反映了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状况.孤独感低的学生,他们的亲密感良好,人际关系能够得到稳固的建立[4-6].在高校内,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年级有所不同,在应对负性情绪问题上,他们采取的方式也有差异,在孤独感的感知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感知度也会出现差别.在我国的高校内,医学院校的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他们的学业压力高于其他院校,在学习之余还有大量的实验和医学作业,因此,医学院的学生心理压力巨大,极易出现负性心理情绪.
此次研究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把孤独感与负性情绪作为指标,分析医学院学生的年级差异现象.在负性情绪的研究中,国内外研究均以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为判断依据,此次研究也以焦虑和抑郁的量表得分作为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对于孤独感的自我感知,则运用了孤独感评测量表.
1 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原则,在医学院发放问卷410份,收回409份,回收率为99.75%,有效问卷共37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1.95%.为了方便研究年级差异,在问卷发放之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标定,也就是在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栏目中加了年级选项,因此大一至大五的学生均参与了此次调查,在相关量表的完成上,学生的配合度较高.在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上,学生的反应主要包含四个因素,可以见表1.在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面,学生的反应主要体现在表2中的几个因素.
1.2 研究工具
1.2.1 抑郁自评量表
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1965)经过数年的发展和改进成为抑郁自评量表,在国外的使用时间较长,国内的翻译版本完成标准化之后,在很多的医院和心理门诊得到广泛使用.在抑郁问题的筛查上,抑郁自评量表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7].
1.2.2 焦虑自评量表
William 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其信度可以达到0.75以上,效度也可以达到0.8,所以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焦虑自评量表也在实际的问卷调查中得到较好的使用[8].
1.2.3 孤独感量表
RUSSELL等人在1978年编制了孤独感量表,为了方便结果的统计和改进量表的条目,在1980年又出版了修订版.改进的孤独感量表有20个条目,孤独正序条目有11个,孤独反向条目有9个,在评分法则上,孤独感量表使用的是4级评分法则.
1.2.4 人口学资料问卷
人口学资料问卷为自编,主要包含了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年级信息、性别、家庭生活水平、父母工作状况、职业、文化程度.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包含了学业压力、就业、情感因素、生活环境,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关系、宿舍人际关系、失恋、友谊.由表1我们可以发现,医学院校的学生最容易因为学业压力而出现负性情绪,这也说明了,医学院的学习压力十分繁重,造成了多数学生的情绪困扰,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表2可以看出,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对于同学之间的友谊很重视,如果不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会让他们产生孤独感.
表1 负性情绪影响因素
表2 孤独感影响因素
2.2 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
本次研究调查对象有五个年级,大一至大五划分为五组,分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孤独感是否存在差异,表2中大三学生的孤独感最高(48.46±13.68),在焦虑、抑郁维度上大三学生也远高于其它年级的大学生,孤独感最低的是大四学生(41.52±13.67),抑郁、焦虑得分最低的是大一学生.而且由分析结果可以认为五个年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孤独感与负性情绪的年级差异
3 讨论
3.1 负性情绪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在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中,多数学生认为是学业压力和情感因素为主,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年人在积累知识和技能,这是他们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准备时期[9-10].但是,在这一阶段也是他们最迷茫的阶段,对于未来,多数青年人是悲观的、无助的,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在面对繁重的医学学业时,他们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青年时的学生总是无法完善的处理情感因素,如果亲密关系无法建立,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打击.
埃里克森指出青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11-12].由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失恋和友谊是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最主要因素,恋爱关系是亲密感最高的一种形式,同样,由于失恋所带来的孤独感也更高,众多的研究数据显示,失恋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常见因素.因此,当学生失恋之后,应及时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尽快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克服自我的孤独感.影响亲密感的另一因素是友谊,友谊作为家庭亲密关系的补充,在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中极其重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训练课程,帮助更多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克服自身体验到的孤独感.
3.2 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
由表3的数据,可以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孤独感高于高年级,大三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这与年龄的增长是分不开的.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学生变得成熟起来,高年级的学生更懂得正确处理负性情绪,他们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朋友,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但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也更多,烦恼也逐渐增多.这提示我们,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心理测评,很多心理问题会随着时间慢慢出现,同时,也要多关注低年级的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要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融入集体之中.
对于大三学生,他们即将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的问题,他们处于大学生活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逐渐增多达到了高峰,在进入大四之后,负性情绪与孤独感又慢慢下降.这也说明,从大一到大三,孤独感与负性情绪在逐渐上升,大三到大五负性情绪与孤独感又慢慢下降,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呈现了一个“倒U型”的曲线模式,这说明大三是学生的一个心理发展转折点,在心理健康工作中要根据“倒U型”的曲线进行及时的问题处理,在即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进行提前的预防.
在“倒U型”曲线中,大三的学生会出现较多的负性情绪和较高的孤独感,因此,在高校内要重点关注处于转折阶段的大三学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度过转折期,达到自我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