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指导下延续管理在妇科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2018-09-23吕文艺
吕文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30000)
延续管理通常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对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指导与随访等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管理,具有较高成本效益,可改善具有康复需求患者的健康结果[1]。但有报道指出[2-3],延续管理虽然可解决妇科尿失禁患者在长时间内只能通过来院复查了解自身康复情况等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护理人员提供了盆底功能训练等相关指导,但患者受到心理等各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仍易出现难以掌握的训练技巧、自行训练方法不当、依从性差甚至放弃训练等问题。因此,根据患者病情设定个体化指导方案进行延续管理十分必要[4]。故本研究尝试应用了个体化指导下延续管理,并探讨其对妇科尿失禁盆底功能训练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于本院妇科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个体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对尿失禁的定义为诊断标准[5];③具有一定阅读与理解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障碍等沟通交流困难;②妊娠、产褥期;③神志不清等无法配合调查。
1.2 延续管理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的延续管理:①成立延续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等组成,由小组成员制定并实施尿失禁患者的延续护理计划、延续盆底功能训练项目、盆底功能效果评价标准等管理内容。②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盆底功能训练指导,采用集体宣教方式,讲解尿失禁的治疗目的、效果、优点、发病原因、盆底功能训练方法等内容,包括缩臀提肛运动、收腹和收缩大腿内侧肌群、阴道有节律收缩和方式运动等训练项目。③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包括姓名、年龄、联系电话、住址、患者盆底功能训练情况、尿失禁症状等信息;采用微信、电话及网络论坛等方式建立联系渠道,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2~3个月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4~6个月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6个月后对患者盆底功能训练效果进行评价,适当调整管理方案。
1.2.2 个体组 应用个体化指导下延续管理: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病情设定个体化盆底功能训练指导方案:①采用妇科检查—双合诊等方式反复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盆底功能训练方法。例如:指导患者将双指置入阴道内并收缩盆底肌,如收缩方法正确,则可感受到手指周围压力包绕,如未感受到压力则重新收缩,同时嘱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应避免收缩腹肌和臀大肌,以防止症状未改善反而加重的情况发生。②针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如选择肌肉刺激治疗者,告知每次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治疗时脱去一侧裤腿,采用半卧位面向治疗仪器的显示屏,每次30 min,每周2次;治疗过程中,以有刺激感但不感觉疼痛为标准,按照自身最大的承受力逐渐增加电流强度;电刺激后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选择适合个体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式,指导患者按照操作屏幕画面,自主、正确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③督促指导患者自主盆底功能训练,如:采用盆底功能训练日记等方式督促患者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等训练项目,指导患者做好相关记录(每日训练次数、每次训练持续时间)并在下次评价效果时交与护理人员检查,小组成员根据患者日记记录及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问题解决方案。
1.3 效果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尿失禁认知、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尿失禁临床效果评价等指标,由调查员在干预6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阅读患者盆底功能训练日记、面对面询问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评价。所有问卷均现场填写及回收。
1.4 效果评价标准
①尿失禁认知;采用自行编制的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知识问卷进行评价,Cronbach’sα系数为0.80,信效度较好。②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知识(5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知识(8个条目)和盆底肌肉训练知识(7个条目),各条目问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知道计0分,总分范围0~20分,评分越高则认知水平越高。③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记录患者盆底功能训练情况,到训练强度20 min/d、训练频率3次/d、持续时间6d/周表示依从性好。④尿失禁临床效果评价:以患者的尿失禁程度、频次、尿量的变化评价,其中尿失禁程度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推荐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共4个问题0~21分,评分越低则尿失禁程度越低;尿失禁频次观察患者24h排尿记录,漏尿积分0分为从不漏尿,1分为每周漏尿1~3次,2分为每周漏尿≤21次,3分为一直漏尿;尿失禁量采用尿垫试验测试[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患者尿失禁认知、盆底肌肉训练依从性和尿失禁临床效果评价度等采用计量资料评分值描述为均值±标准差(¯x±s),经成组t检验;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采用计数资料描述为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
本次研究共收集118例,每组各5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尿失禁认知情况
本次共发放118份问卷,回收问卷合格率100%。个体组尿失禁认知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尿失禁认知评分比较
表2 各组尿失禁认知评分比较
组别 疾病 日常生活管理盆底肌肉训练 总计个 体 组 3.6±1.0 6.2±1.9 5.8±1.5 14.2±3.1对 照 组 2.9±1.1 5.1±1.7 4.9±1.1 12.5±1.9 t 3.617 3.314 3.716 3.591 P 0.000 0.001 0.000 0.000
2.3 患者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
个体组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各组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比较
表3 各组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比较
组别 训练强度(min/次)训练频率(次/d)持续时间(d/周)个 体 组 22.5±4.7 2.6±0.4 5.8±1.1对 照 组 19.4±3.5 2.3±0.7 4.9±1.7 t 3.801 2.858 3.414 P 0.000 0.003 0.000
2.4 患者尿失禁临床效果评价
个体组ICI-Q-SF评分、尿失禁频次积分、尿失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各组盆底功能训练效果评价
表4 各组盆底功能训练效果评价
组别 ICI-Q-SF评分(分)尿失禁频次积分(分)尿失禁量(g)个 体 组 6.7±1.2 0.8±0.1 9.6±1.1对 照 组 8.1±1.9 1.4±0.3 13.9±2.3 t 4.785 17.607 13.341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3.1 个体化指导的作用
我国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7],尿失禁患者首先应进行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可有效减轻尿失禁症状。但有关报道显示[8],虽然盆底肌肉训练对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普遍认同,但因训练动作较为单调且无固定模式,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易出现无法很好坚持、不能掌握正确训练方法甚至终止练习等问题,而训练需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能有效,因此就需要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来补充院内及出院指导。本研究尝试对妇科尿失禁患者应用了个体化指导下延续管理,与常规延续管理比较其尿失禁认知评分、盆底功能训练评分均显著提高,尿失禁程度评分、尿失禁频次积分及尿失禁量均显著降低,说明该管理模式对增强妇科尿失禁盆底功能训练的认知、依从性及临床效果均较为理想,与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9]。
3.2 个体化指导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认知
本研究显示,个体化指导的患者尿失禁认知水平升高,主要考虑个体化的指导有利于患者掌握盆底功能训练的要领、技巧、方法并增加患者训练积极性。例如采用妇科检查—双合诊方式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可使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实时指导下,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盆底功能训练方法,更易掌握训练技巧,避免常规管理中集体宣教及电话指导等而导致不能认真听取指导内容的缺陷。个体化指导更加注重私密性且详细具体,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可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及时解决训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显著提高患者对尿失禁的相关认知。
3.3 个体化指导有利于增强患者训练依从性
有研究认为[10],认同护理干预行为有助于改善患者尿失禁的症状。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教会患者训练技能、督促患者养成良好习惯、记录训练情况并监测患者表现。本研究显示,个体指导组各项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均明显改善,主要考虑常规管理中虽然进行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及指导,但受到陈旧观念等影响,患者心理上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或自觉病情尴尬而拒绝就医,导致对尿失禁的错误认知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在个体化指导下延续管理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加之通过盆底功能训练日记等督促,均有利于患者建立训练信心,积极配合训练指导,从而显著增强盆底功能训练依从性。此外,尿失禁是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均具有积累和劳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增强患者依从性不断坚持训练,并随时间累积逐渐发挥出盆底功能训练的物理治疗效果,有效防止尿失禁症状的反复,增强临床效果,对促进妇科尿失禁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