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21何巍巍辽宁省本溪市铁路医院内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遥测心内科

何巍巍 辽宁省本溪市铁路医院内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设备监测,观察组使用遥测心电监护仪,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心电图异常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分别为95.12%、92.68%,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5.61%,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用遥测心电监护仪效果显著,监测结果精准,患者满意度较高。

心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心律失常、早搏、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上述疾病起病较快,且病情发展迅速,对临床诊治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1]。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我国医学监测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在心内科疾病诊治过程中,遥测心电监护仪应用日渐广泛,其能够远距离监视患者心脏状况,且监测范围较为广泛,进而收集更为全面、系统的信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精准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2 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6~68岁,平均(57.43±2.19)岁,其中心律失常1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力衰竭10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7~69岁,平均(58.18±2.33)岁,其中心律失常12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心力衰竭12例,其他3例。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心电监护设备,观察组应用遥测心电监护仪,具体监测过程中注意事项如下:第一,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心电监护波形,判断是否出现P波,并记录是否出现漏搏情况;第二,合理确定患者放气次数,并监测记录其血压变化情况,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监测部位,做好袖带选择工作;第三,贴电极部位定时调换,避免出现皮肤损伤情况,同时具体位置选择应避开肌肉较多位置,并保持皮肤清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心电图异常情况,其中满意度评价使用本院自制的《心内科疾病心电监护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监测结果、服务态度、监测效率等方面,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之和;心电图异常判断标准:出现QRS、T波或P 波,且不存在漏搏问题,除上述情况均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分别为95.12%、92.68%,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5.61%,P<0.05,见表1。

3.讨论

心内科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常见类型为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病情较为危重,若控制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诊治工作意义重大,其中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具体诊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分别为95.12%、92.68%,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5.61%,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常规诊治过程中多采取十二导联心电监护,临床有研究指出心电监护以心脏生物电活动综合矢量会在体表投影为依据,形成6个胸导联、3个肢体加压导联、3个肢体导联心电信号分量,而通常情况下,体表心电投影分量较小,仅有几毫伏到几百微伏,具体监测时必须应用高输入阻抗信号,以此起到放大作用,并且还需对周围干扰因素进行消除,在心电信号放大电路中抑制共模噪声,设置同频带[3]。常规监测属一种非侵入性监测,但是心内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常规监测无法捕捉的实时信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诊治过程中弊端较多,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各项信息不尽理想;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遥测监护技术发展迅速,在其作用下,可在几十到几百米甚至更远距离内进行患者监护和数据采集,具体使用无线或者有线方法,了解患者的脑电信号、心电信号、血流、温度、血压和肌电信号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存储和转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临床监测工作中多使用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护过程使用标准电极,并要求患者携带全数字化发射机,接收中央主机信号,对患者心电信息进行捕捉,同时信息可储存72h,且24h内信息可回放。在遥测心电监护仪帮助下,医生可准确获取患者病情信息,判断其病情类型、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医生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及时纠正患者危险状况,抑制病情恶化,切实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同时遥测心电监护仪可进行症状性监测,为医生提供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情况,并且具体监测不受导线影响,且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在最大限度上克服了常规监测记录时间短、局限性较大等弊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冷梅芳等[4]在研究中选取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可准确收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心电图异常率为93.18%(41/44),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此外,临床很多学者对心电监护R波检测和疾病分型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分析与探究,形成统一、科学的分析模式,李黎明[5]在其研究中以心律失常为例,对其分类算法进行系统研究,为心律失常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用遥测心电监护仪效果显著,监测结果精准,患者满意度较高。

表1. 两组患者监测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比较(n,%)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遥测心内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前馈复合控制在提高遥测跟踪性能中的应用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远程控制式遥测地面站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WPF的遥测CAS信息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开发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遥测方舱温度调节方法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