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肠治疗仪与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2018-09-21刘杰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普外科辽宁庄河116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外痔内痔环状

刘杰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辽宁 庄河 1164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与肛肠治疗仪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行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的为对照组,应用肛肠治疗仪进行治疗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术后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环状混合痔患者而言,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与肛肠治疗仪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者不易引起水肿,但操作比较复杂;后者创伤小,患者愈合快,但可引起水肿。

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痔疮类型,环状混合痔主要由内痔与外痔融合而成,在患者肛缘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以环状隆起为特征的不规则结缔组织型或静脉曲张型混合痔,不仅病情较为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基于此,本文以本院9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例,对其分别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与肛肠治疗仪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男女分别49例与43例;年龄为24~75岁,平均(35.3±4.6)岁;病程为1~17年,平均(8.7±0.5)年;38例从未接受过检查,25例长期使用各类痔疮栓,17例有痔疮手术史,12例有注射治疗史。临床表现方面,84例环状痔完全性脱出,9例被动纳入肛门;41例肛门潮湿有异物感,黏膜表面糜烂且便血;16例伴发血栓性外痔史。所有患者均符合环状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其中13例急诊就诊。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治疗,采取骶管麻醉的方式,让患者采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单。待麻醉起效后,采取扩肛操作,将痔核充分暴露出来。接着以内痔区痔核的自然分界为依据,将痔疮分为3~5个痔段,分组进行外剥与内扎,用组织钳将内痔的痔核夹住,牵拉并将待切除的内痔暴露出来,沿着外痔的远端肛缘皮肤开一个放射状切口,朝上与齿状线相距0.5cm,用组织剪将外痔的静脉丛剥离开来,内痔基底部用血管钳夹紧,在痔基底部的中心用7号线圆针以“8”字样进行贯穿结扎,在剪除线结外5mm的地方,将痔组织游离开来,其他分段采取相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外痔的切口,应尽可能选择与内痔结扎相对应的部位,并保持1cm长的皮桥。将静脉丛彻底剥离下来以后,在齿状线下1cm的地方将皮桥横断切段,并将增生的结缔组织剥离。最后,将创口整齐吻合,缝合间断,在内括约肌的下缘固定住游离的肛管皮桥,对切口及肛内消毒,妥善放置引流条。

观察组患者应用肛肠治疗仪,让患者采取截石位或侧卧的体位,进行常规消毒与局麻。待麻醉起效后,采取扩肛操作,完全脱出痔疮,随后用组织钳将痔核提起,在痔核基底部用电镊(输出功率设置为22~30MV)夹紧,通电2~5s,将坏死的组织切除。接着用高频治疗头将外痔的表皮放射状切开,双侧潜行将组织下的血管丛分离并暴露出来,用镊子将迂曲血管团夹住,让深部组织脱水并固化。最后闭塞血管,收紧肛垫组织并复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经检查发现痔块全部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痔块得到缩小,则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痔块均未发生变化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数据,P<0.05为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与93.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创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 46 16.2±5.1* 10.7±2.6* 12.0±1.8*对照组 46 31.5±7.3 42.6±6.4 17.9±4.4组别 例数 手术操作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对比手术相关指标

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中,肛门狭窄1例,外痔残余2例,水肿8例;对照组中,肛门狭窄2例,外痔残余2例,水肿1例。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肛肠治疗仪主要借助高频透热瞬间在局部产生高温,使得局部组织脱水并固化。通过应用肛肠治疗仪对环状混合痔进行治疗,可将明显的结缔组织性皮赘切除,脱水固化大部分痔核组织,将肛垫组织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并对肛管屏障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2]。而内痔在脱水固化之后,肛垫组织会发生病理性松弛下坠,并自行脱落,生出新的黏膜,因而术后肛门有着良好的控制性。但是,肛肠治疗仪产生的高温效应也会对痔疮邻近组织发生热透射,容易灼伤正常组织,增多分泌物,并引起水肿。本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水肿的发生率就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建议临床在对环状混合痔进行治疗时,应将高温效应妥善处理好,并积极做好抗感染及防水肿工作。

而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时,主要是在外剥内扎基础上,在齿状线下方1cm、两切口之间将皮桥横行切开,将皮桥下曲张的皮赘、结缔组织以及静脉团清除。缝合以后,还需在括约肌的下缘将游离的肛管皮桥固定好,确保肛管平整覆盖。此种手术为肛周保留了大量皮肤黏膜桥及肛垫组织,可有效避免肛门狭窄,加快了肛门的控便及反射能力,并将黏膜外翻、皮桥松弛等问题有效解决。但此种手术操作相比于肛门治疗仪,需花费更多的手术操作时间,且术中出血量更大,患者恢复时间更长,不建议耐受度低的患者采用。

综上所述,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与肛肠治疗仪均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前者不易引起水肿,但操作比较复杂;后者创伤小,患者愈合快,但可引起水肿,因而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展开合适的治疗。

猜你喜欢

外痔内痔环状
血栓外痔,你的屁股爆过血管吗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
环状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S”型断桥式缝合术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