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8-09-21郭淑红闫贵国段晓华
郭淑红 闫贵国 段晓华
酒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甘肃 酒泉 735000
脑卒中为急性脑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损伤,导致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与高级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人口死因中占据第1位,且发病趋于年轻化、早发化,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即脑卒中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脑卒中的80%[1]。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200万以上,存活的脑卒中患者均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致残率70%以上,其中重度致残者接近40%[2]。偏瘫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脑卒中所致偏瘫高达60%~80%[3],病发后不仅影响患者个人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还会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4-5],大大降低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内在动力,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根据我国科委十五攻关重大课题提出的三级康复体系,其中一级康复体系——早期康复是指从发病到发病后4周的第一阶段康复[6]。研究表明,76%的运动障碍,57%的认知障碍与75%的抑郁与早期康复有关[7],脑卒中后及时进行早期康复能够很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日常活动及生活能力。本文对82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04—2017-04酒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2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执行[8]。所有患者于48 h内发病,年龄35~70岁,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20分。排除标准:(1)颅脑CT示脑出血;(2)合并“出血转化”者;(3)合并严重的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肾肝等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疾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科研试验者;(6)既往有脑血管病史,遗留明显后遗症状,影响此次评价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2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9-10],如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基础治疗;根据病情加用脱水剂、降压药、降糖药物,防治感染,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肢体锻炼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早期康复治疗。
1.2.1 卧床期训练:此疗法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11],主要通过保持正确卧位,加以按摩与关节被动运动消除水肿及增强肌力,预防并发症。①以患侧卧位为主,配合健侧及平卧位。要求保持患侧上肢于最大伸展位,定时翻身,1次/1.5 h,患侧、健侧及平卧位交替进行。②按摩与关节被动活动[12],在肿胀与疼痛时,采用有远端至近端的向心性按摩,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在肿胀与疼痛消除后可由近端至远端的离心式按摩,增强肌力,促进功能恢复,3次/d,10~15 min/次。按摩后进行关节被动活动。③床上自主翻身训练,指导患者曲肘,用健侧帮衬患侧;向患侧翻身时,可利用健侧上下肢力量完成,但注意保持正确卧位,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以防皮肤压伤与压破。④运动想象疗法[13-14],指导患者在安静环境下闭目仰卧,放松3~4 min,然后指导患者依次对双下肢及双上肢肌肉进行紧张与放松的交替练习;其次,让患者进行5~10 min的间断运动想象,如海边散步、上楼梯等生活情境;最后,让患者用3 min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与周围环境,告诉患者回到病房,睁开眼睛,正常休息。
1.2.2 坐卧、站立与行走训练[15]:根据患者病情,首先,采用坐卧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床边坐位,从床上向轮椅转移中,再由轮椅向坐站位转移训练,每种体位保持15~30 min。在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开始时需在护士与家属搀扶下靠墙站立,根据病情保持5~10 min。在患者能站立15~20 min无疲劳时,可进行缓慢向前移动。最后,患者可独立站立,无任何不良反应及疲劳感时,方可进行原地踏步、行走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
1.2.3 心理康复训练[16-17]:心理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大部分医护工作人员只注重患者疾病康复,忽视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而在患者突然丧失自主生活能力时,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出焦虑、悲观、易怒烦躁、不愿配合治疗等负面情绪,对早期康复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健康教育、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使其积极面对现实与生活,完成角色转换。家属与医护人员需尊重患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1.3评价指标采用NIHSS评分(0~42分)评定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18]。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主要对洗澡、吃饭、步行及上下台阶等方面进行评定[19]。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越好。
2 结果
2.1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NIHSS评分均相比于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与同期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见表2。
2.2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Barthel指数相比于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与同期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升高更明显。见表3。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n)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of 2 groups (n)
表2 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表3 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Barthel指数对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Barthel index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1 month and 3
3 讨论
从本研究可看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48 h后(缺血性)、48~96 h后(出血性),为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20,27-28,30]。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从发病后数天开始,1~3个月恢复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约90%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是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21,31-35]。与本研究一致,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功能恢复,加以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患者明显优于观察组常规治疗的患者,且能够达到降低废用综合征和减少误用。早期康复护理开展越早效果越好,避免二次损害。应多角度综合训练加快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大脑健侧功能的重组与代谢,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36-38]。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目的,预防继发性障碍,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早期康复训练应注重患者的耐受性和心理状态[39-41]。在护士与家属的协助下,严格按训练方式进行,循序渐进,随患者病情的稳定与心理接受能力增强,鼓励患者从被动运动和接受治疗转向主动运动与接受治疗,进行自我锻炼。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模式有多种,侧重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如运动想象护理疗法[14,42-44]、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22-23,45-47]、中西结合康复模式及照顾着支持系统等[24-26,48-50],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自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51-54]。
本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最佳时机,注重心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正确方法最大限度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