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酒新酿 芬芳更甚

2018-09-20张嘉盈

考试周刊 2018年84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应用研究高中历史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传统的历史课堂焕发生机。本人在研究不断更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培训程度参差的各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将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确实可以有效满足学生更具个性、更有深度的学习需求。根据我校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成绩反馈来看,该教学方式有一定可取之处,现以本人成功创作的一个微课实例归纳总结出有关微课应用研究的若干要点。

关键词:实例分析;微课;高中历史;应用研究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或课例片段)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等无与伦比的优势,因此一经推出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现以本人成功创作的高中历史教学微课实例,研究分析微课的制作、应用与评价。

一、 微课应用的策略

历史是建立在大量的历史年代、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目前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具体是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微课应用的重点策略是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以多样的形式体验和感知历史,获取经验,把高中学生从大量历史数据信息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历史“活”起来,化复杂枯燥为简单有趣,让记忆不再是负担。运用微课教学,就要丰富历史知识点的展示形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历史能力,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诸多环节,导入、讲授、活动、探究、总结、练习等等,要尝试教学不同环节微课的实践,就需要制作使用不同类型的“微课”视频。传统一节课40分钟,知识量大,十六七岁的学生不大可能一下子就将教师上课时所讲的知识“全部消化”,做到理解并掌握;于是“微课”在某一重要环节中的应用,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不同教学环节要求截然不同,导入需要别出心裁,讲授不能平铺直叙,探究需要思维拓展,活动不能一成不变,总结避免落入俗套,难点突破要有的放矢,重点讲解要透彻清晰等等。通过在教学不同环节使用微课可以弥补课堂上某个环节的不足。

例如: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本人的微课既源于又超越教材补充内容,阐述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中央又将喀什、霍尔果斯两座西北边陲小城定为经济特区,目前中国内地已有7个经济特区。联系身边的现实(播放新闻视频),2015年,“广东自贸区”成立,由深圳蛇口、珠海横琴与广州南沙组成。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引导其了解经济特区的目前进展(数量增至7个)以及未来前景(向“自贸区”发展),学生们开始重视对新信息和旧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尝试主动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 微课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由于本人原创的微课《经济特区的创办》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所任教的班级里绝大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最关键的内容,本微课好评如潮,还获得了全市高一历史中心组的微课评比一等奖。本微课之所以成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丰富、配套齐全,共享的过程中各取所需,能较好地满足师生的个性化诉求。

高中历史的微课教学要重视广泛拓展、深入挖掘,这是合情合理的;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广泛和深挖的“程度”如何把握?这必须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思维的广度要求,遇到重大事件,应该善于用联系的方法,例如在该微课中本人要求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包括必修一第七单元、必修二第11、12课),分析我国迈开对外开放步伐的国际、国内背景,从而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首先创办经济特区的内外原因。

思维的深度要求,对于个别重大事件,应该透彻分解内部的因素和关系,寻找出重要因素、次要因素,从而明白重大历史事件处在一种怎样的复杂状态。例如上述微课教学结束前,本人通过推荐两本国内经济类的权威刊物:《中国经济周刊》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给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们作为课外的拓展延伸途径。

特别值得重视和关注的是,“微课”作为一段教学视频,引入课堂,首先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教学,具有其独立的体系,其次它体现了教学的某一环节,又兼具课堂教学的辅助。因此把“微课”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利用“微课”教学中播放视频,既不能过多地重复讲述,又不能忽略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

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利用微课引导课堂教学,上下衔接;二要在视频播放后,及时总结;三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思考,教师答疑解惑。我们教师还可以在视频播放时暂停,加以点评和补充,但要适可而止。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事先预设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只能作为备案。当精心创作的微课应用于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时,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和学法。而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只有我们了解情況,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精品微课的五步制作法[J].学校品牌管理杂志,2016(4).

[2]钟启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5(9).

[3]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95lh.html

[4]陈德康.微课能“翻转”高中历史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4).

[5]孙义满.探讨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11).

[6][美]威廉·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来自国际学校的启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张嘉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协和中学历史科。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应用研究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