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应用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效果
2018-09-20葛清
葛清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龋齿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发于儿童,多见于恒磨牙,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在乳牙与恒牙之间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牙质龋蚀,色泽灰黯,压面粗糙,致使牙垢大量堆积,为儿童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导致后天畸形,严重影响儿童进食情况[1]。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窝沟封闭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有效推广,其利用粘结性材料,均匀涂抹于牙齿窝沟中,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避免细菌腐蚀,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前景[2]。为深入探究其病症机理,本次研究选择60例儿童进行研究对比,观察其实行窝沟封闭技术与龋齿发病之间的联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未接受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共30例,共108颗第一恒磨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8~10岁,平均(9.0±0.5)岁;观察组接受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共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共108颗第一恒磨牙,年龄9~12岁,平均(10.5±0.5)岁;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窝沟封闭技术预防;观察组接受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具体方法如下。
(1)清洁牙面,选择清洁膏清理窝沟,喷洒清水降温,随后刮除清洁膏。(2)选择隔湿棉卷覆盖于牙面上,吹干牙面,给予磷酸腐蚀相应区域,浓度为37%,持续30s,不可随便擦拭牙面[3]。(3)给予无菌水冲洗牙面,持续20s,同时给予吸唾管吸尽水分,随后替换隔湿棉卷,吹干牙面;均匀涂抹封闭剂,排尽窝沟气泡,增加厚度,给予光固化仪,设置距离为1mm,执行垂直照射,同时给予咬合检查[4]。
1.3 观察指标
根据《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标准》中的内容,根据X线片,观察其是否存在黑色阴影,观察两组儿童随访调查3个月与半年、一年时期龋齿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3个月、半年及1年龋齿发生率分别为20.0%、43.3%、40.0%;观察组为0%、10.0%、1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不同时期龋齿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龋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常见性细菌性疾病,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一旦治疗不当,很容易导致恶化,引发牙槽骨炎、颌骨炎等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形成龋洞,导致牙冠损伤,严重影响患者口腔正常功能,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
龋齿病俗称虫牙、蛀牙,能够明显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第一恒磨牙对于口颌系统意义重大,龋病病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致龋性食物糖,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7]。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细菌与口腔环境;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包括产酸菌属,如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导致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革兰阳性球菌能够破坏有机质,长期作用下将导致牙齿龋洞形成[8]。口腔环境主要涵盖食物与唾液,食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促进细菌在牙面黏附,提供能量来源。唾液发生量变与质变时,均可影响龋患率,唾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更高,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龋牙;当唾液中乳酸量增加,龋齿发病率更高[9]。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如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临床研究发现其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浅龋龋坏局限于釉质,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儿童可见牙根尖炎症,严重时造成局部肿胀;如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10]。同时其无法正常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本次研究发现,应用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窝沟封闭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操作简便,值得深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