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品条码的产品质量信用构成要素研究
2018-09-20张士胜殷文正步翠兰
张士胜,殷文正,步翠兰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合肥 230051)
1 概念
1.1 产品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1],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四种通用类别。产品由分属于不同类别的成分构成,其属性属于何种类别取决于产品的主导成分。
1.2 商品
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2]商品根据主导成分不同属于不同的产品。本文讨论的产品,主要是指用商品条码标识的商品。
1.3 质量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1)对质量管理体系[3]来说,质量的载体是产品;(2)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固有特性是事物本来就有的,它是通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及其后实现过程中形成的属性,而赋予的特性(如价格),就不是产品的固有特性;(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5)“质量”一词可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等来修饰。本文中的质量,主要是指产品质量。
1.4 质量信用
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不用立即付款或担保就可获得资金、物资或服务的能力。[4]质量信用是指取得并保持对其质量信任的能力。[5]这种能力由企业在遵守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标准以及兑现质量承诺(或履行质量约定)的基础上,提供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满足顾客的需求或期望来实现。此信用和质量信用的主体是企业,是指企业信用和企业质量信用,而对于产品质量信用而言,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其信用关系也存在授信方和受信方,其中授信方是产品的现实或者潜在的消费者,消费者的授信是通过对企业自我宣称质量水平的信任来实现的;受信方则是生产者,生产者在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础上,按照自我承诺的标准生产产品并交付给消费者。
基于产品等概念的理解,我们提出产品质量信用的定义,即产品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标准以及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其在生命周期内满足顾客的需求或期望的能力。
2 商品条码在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应用中的作用
2.1 商品条码
商品条码是商品信息的主要标识[6]。
2.2 商品条码的特点
商品条码具有全球通用、唯一性、稳定性和无含义性的特点。
2.3 商品条码的作用
商品条码是商品流通供应链中的重要标识。通过使用商品条码,企业可以扩大销路、降低成本,消费者可以节约购物时间和成本,社会机构可以更高效地服务大众。商品条码的主要作用有:(1)商品条码是商品在全球流通的唯一“身份证”和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2)商品条码是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标识;(3)商品条码在互联网新兴产业中发挥着信息传递作用;(4)商品条码在电子商务中被广泛应用,从最初作为商品身份证实现自动结算,到现在关联和传递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并为满足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线上线下融合需求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
基于商品条码的诸多特点和作用,将商品条码作为主标识将产品质量信用相关信息串联起来,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实现产品质量信用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为政府、企业、消费者等提供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查询等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3 产品质量信用范畴
根据上文所述的产品质量信用的定义,产品只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标准以及满足质量要求才能达到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由此我们推出产品质量信用范畴应包括产品质量符合性要求;为达到产品质量符合性要求的目的,就要有保证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主要来自于产品的受信方和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质量管理,因此得出产品质量信用范畴也应包括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具备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提供的产品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或期望,需要对结果进行检验,故产品质量信用范畴还应包括履行产品质量的结果。
综上分析,产品质量信用包括产品质量符合性要求、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和履行产品质量的结果。围绕产品质量信用范畴,可对产品质量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展开分析。
3.1 产品质量符合性要素
根据前面的论述,产品质量是含有商品条码的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要求有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因此产品质量符合性要素包括符合相关质量法律法规和产品执行标准。
3.2 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要素
根据质量信用的定义,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包括影响产品质量的企业基本质量信用[7]、产品生产资质和产品质量管理三个方面。
3.2.1 企业基本质量信用
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包括企业遵守相关质量法律法规情况、质量诚信管理方针目标、企业获得的产品质量荣誉奖励、企业获得的产品专利和品牌建设情况以及社会评价。
3.2.2 产品生产资质
产品生产资质指强制性认证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认证资质是产品生产入市的准入条件,是产品生产必须具备的条件。
3.2.3 产品质量管理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产品质量管理主要包含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以及自愿性认证四个方面,以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1)资源管理是生产者为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且有效运行,同时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提供的硬件、软件、工作环境和人力等资源。硬件和软件资源包括生产者提供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是指生产者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洁净度或者冷链运输);人力资源是指生产者提供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及保证人员具备符合产品要求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生产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2)产品实现是生产者根据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确定产品生产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并对过程进行验证、确认、监视、测量和检验,以及明确产品交付准则的过程。涵盖企业合同管理、产品设计、原材料管理、产品生产工序(间)质量控制、包装验证和追踪标记控制、产品防护、计量管理以及完善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3)测量、分析和改进是生产者为确保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以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包括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成品验证制度和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4)自愿性认证包括自愿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
3.3 履行产品质量符合性的结果
在履行产品质量符合性的结果中,从政府、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多个角度检验产品质量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程度。履行产品质量符合性结果包括政府监督、市场反馈和消费者评价以及产品售后三个方面。其中,政府监管包括政府监督抽查记录和质量安全事故记录;市场反馈和消费者评价包括市场反馈及投诉记录、顾客满意、社会组织评价信息以及媒体评价信息;产品售后指建立售后服务制度。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信用的构成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质量信用构成要素表[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描述/说明实现产品质量的能力产品质量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企业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企业建立成品验证制度企业建立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自愿性认证 自愿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政府监管政府监督抽查记录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记录和该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质量安全事故记录 该产品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记录信息履行产品质量符合性结果市场反馈及投诉记录 市场调查处理、消费者投诉处理和出口产品质量不良记录市场反馈和消费者评价 顾客满意 来自利益相关方的业务损失分析、担保索赔、经销商报告、用户调查、产品质量信用报告、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社会组织评价信息 社会组织对该款产品质量信息进行的反馈或评价记录信息媒体评价信息 新闻媒体对产品质量的相关报道信息产品售后 售后服务制度 主动处理产品投诉、缺陷产品召回记录,建立售后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