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思考

2018-09-20

质量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江西省标准化美丽

刘 涛

(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南昌 330029)

1 引言

国外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新型乡村建设,例如日本的“造村运动”侧重发挥农协作用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侧重培养农村地方人才和鼓励全民参与、法国的“乡村复兴”侧重农业补贴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其开展背景、建设内容、实施过程、经验得失等方面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于我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生产要素外流、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破坏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应着手于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为此,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新型美丽乡村,对于农村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农业部、环保部、住建部等各部委和各地区围绕各自的职能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0年,国家标准委首次将标准化应用于农村建设领域,在农业标准化创新基础上开展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

2 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模式

江西省多数地区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新型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其建设的动因、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可将省内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模式大致分为生态共建型、文化保护型[1]、产业提升型、旅游开发型、社会治理型、农业集约型、环境整治型[2]、安置再造型八种。各类型美丽乡村的建设集中体现了村庄的定位,反映了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3]、社会治理、经济水平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现实情况,为江西省全面打造新型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参考模式和具体路径。

2.1 生态共建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典型特征是绿水青山、自然条件优越,具有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生态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文化保护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文化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典型特征是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农业文化等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村落规划与布局、建筑材料与风格、重点文物等已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观,将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相融合,促进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3 产业提升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典型特征是产业培育状况良好、产业集聚、农产品附加值高,地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初具规模,通过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和经济增长。

2.4 旅游开发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典型特征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景区、景点,具备一定的旅游承载能力,以合理开发乡村旅游、户外休闲、农业观光、养生养老、农家乐与民宿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5 社会治理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典型特征是村庄规模较大、区位条件较好、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健全,培育形成了按城镇社区标准建设的中心村,以做好村级公共服务、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等提升治理水平,实现乡村善治。

2.6 农业集约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域,典型特征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化率高,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的高效产出,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基地,繁荣农村经济。

2.7 环境整治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农村卫生环境差的区域,典型特征是脏、乱、差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应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开展村庄绿化、生活垃圾及废弃物定点分类投放、卫生清洁、河道河塘整治等环境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人居环境均衡有序。

2.8 安置再造型

主要分布于省内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威胁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由于工程建设、避灾和精准扶贫搬迁移民需要而形成的集体安置乡村,典型特征是村庄规划布局起点高、村民转型就业居多,配套设施齐全,各项优惠政策叠加,统筹解决民生问题。

3 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现状

2016年11月,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农〔2016〕81号)确立江西省靖安县人民政府、会昌县人民政府、金溪县人民政府3县作为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建设期限3年。经过近2年的试点建设,各地区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借鉴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区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标准明细表正在梳理中。

截至2018年5月30日,江西省共制修订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地方标准64项,主要集中在村级公共服务、农村生产基础设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村庄规划四个方面。由DB36/T 94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程》系列标准组成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由DB36/T 976《干净小镇建设指南》系列标准组成的干净小镇建设标准相对较为聚集,其余标准相对零散,尚无成形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目前,由金溪县人民政府参与起草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国家标准已获批立项,标准草案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4 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4.1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全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加快标准化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和深度融合,构建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统筹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提供技术支撑。

4.2 筹建美丽乡村标准化战略联盟

以江西省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框架和靖安、金溪、会昌三个试点创建单位为基础,筹建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战略联盟”),研究建立“江西美丽乡村”团体标准的制定、发布、运行管理、认证评价体系程序和制度,创制一批先进的美丽乡村团体标准,探索建立“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向江西省地方标准直接和快速转化的模式、机制、路径。以战略联盟形式固化靖安、金溪、会昌3个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标准化合作机制,定期召开美丽乡村标准化联席会议,建立联合发布“江西美丽乡村”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市县级规范和标准互相采信机制,促进地区间标准信息共享和标准化交流。以战略联盟名义公开向社会征集美丽乡村标准化专家,组建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专家库,全面推进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4.3 构建美丽乡村标准体系

以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基础,做好江西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编制规划,构建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基础框架、通用框架(见图1),编制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推动国家标准立项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市县级规范制修订工作。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确了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的整体组成和层次结构,分为美丽乡村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美丽乡村技术标准体系、美丽乡村服务标准体系、美丽乡村管理标准体系4个子体系,涵盖通用要求、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规划管理与考核11个部分[4]。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明细表共编录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358项,江西省地方标准64项。

图1 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框架

4.4 开展省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江西省省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应由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省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建设。一方面着手完善省级试点示范项目的管理与考核,制定《江西省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与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的申报、立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验收与考核等内容,并以量化考核评分点的形式对创建项目进行目标考核。对于通过省级目标考核的试点单位,推荐其中考核优秀的申报下一批国家级试点,对目标考核不合格的提出相应的评估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另一方面依托标准化技术机构力量,采取标准化创新券兑现服务的形式为创建单位配套相应的标准化技术服务,为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通过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技术培训,指导试点建设单位开展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宣贯实施,固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助力打造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典型模式项目。

4.5 建设美丽乡村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由战略联盟成员单位配套资金建立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具体开展美丽乡村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并依托靖安、会昌、金溪等3个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开展美丽乡村团体标准实验验证。平台用户主体为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管理单位人员、地域性龙头企业成员、科研机构人员以及美丽乡村领域相关知名专家与学者。平台将收录美丽乡村领域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向平台用户进行全公开,并对标准文本进行动态管理。对平台内的标准,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实施效果评价[5]。平台将对外发布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项目立项指南,向社会公开征集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项目,涵盖各类标准制修订、试点示范、研究课题等方面,对科研机构、企业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专利给予适当奖励,并通过平台实现项目的实时管理。

4.6 立足地方实情分类推进实施

各地区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参照江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模式,依据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体现区域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分类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一是要成立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的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路线图,开展阶段性督导检查,实现项目建设的动态管理,并由专人负责标准文本的编写。二是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讲究方法和措施,通过政策支持、政府引导示范、成功经验宣传推广等方式鼓励和动员农民参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发挥媒体作用树立典型,形成“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推动地方先进标准向国家标准转化,将试点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梳理成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模式,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

江西省标准化美丽
模拟成真
标准化简述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