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之策略

2018-09-20陈晓雪

质量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行业协会协同

舒 辉,陈晓雪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2.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南昌 330013)

1 引言

现代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标准领先成为新的制高点,在产业中谁率先制定标准,谁就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拥有控制权。技术标准的基础是技术,技术创新是建立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同时,技术标准又是技术积累和提高创新效率的平台。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协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地区技术发展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行标准化战略是实现经济升级的有力支撑,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抓手。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利于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必须关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效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协同管理战略。蒋明琳(2014)等从政府层面分析我国国家与区域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协同管理。[1]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作用方面,一是可以形成“1+1>2”的效用。现阶段实施的技术标准战略,只有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链条,实现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做到“标准制胜”。[2]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融合,利于提高两者的协同效用。二是利于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实施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过程中,要促进两者的协同转化,将技术创新成果上升到标准的高度,使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转化过程呈现出一种协调有序、高效整合的状态,选择适合市场发展的技术与标准,使技术创新成果价值得到最大体现[3]。三是“双刃剑”作用。潘海波、金雪军(2003)指出,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会阻碍技术创新的发展。[4]

如何有效地促进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江西省技术创新资源与技术标准资源的优化整合,是一条提升江西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尝试着从省级政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四位一体”角度,探讨促进江西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之策略。

2 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框架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随着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的不断增大,在同行业内对技术标准的争夺显得更为激烈。江西省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引导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制定主体制定符合江西经济发展的协同管理策略与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成为关键。本文认为促进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需要从省级政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位一体”的角度出发,在整体的协同管理过程中,政府起着顶层引导作用,行业协会则承担着中介传导之功效,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处于实施主导位置,承担着技术创新资源与技术标准资源优化整合的主体责任,是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实现者。省级政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作为特定的行为主体,各自既在其所管辖的职能层面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同时又相互协调配合,从形成推动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的“四位一体”的协同架构(图1)。

图1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四位一体”协同管理策略框架图

在“四位一体”协同管理架构中,政府主要是处于顶层引导地位。按照行为角色分为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省级政府从战略规划角度提供政策引导,从宏观上把握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寻求适合本省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战略,从战略高度整合和补给本省资源,把握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并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和扩散,同时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即省级政府以下的直辖市、县、市、直辖区政府)主要是根据国家和省级政府政策作出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合理整合地方资源,促进地区行业发展。为促进地方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提供适合地方发展的策略和相关的扶持政策,做好市场监管,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各自的协同发展策略。

协会在“四位一体”协同管理架构中主要处于中介传导地位。在正确解读政府层面的重要政策和发展策略的基础上,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从技术支持、行业管理、政策援助、法律咨询等方面制定协同发展策略,加强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减少技术成果在向技术标准转化中的障碍,为企业实现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作为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的桥梁和纽带,在发挥职能的基础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咨询。

企业在“四位一体”协同管理架构中处于主导运作地位。企业作为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政府顶层引导、行业协会的中介传导之下,作为主导运作部分,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将技术创新成果向市场推广与扩散,影响技术标准的制定甚至参与标准的制定。企业制定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策略,加强微观管理,在“四位一体”协同管理策略中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

3 政府层面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策略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尽管企业在“四位一体”架构中起着主导运作作用,但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却无法离开政府的相关支持,尤其是在当前江西省现实环境下。政府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因掌控的社会资源不同,其所能发挥的顶层引导职能也不尽相同。

3.1 省级政府层面之策略

假如国家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体制是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研究的大系统,区域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体制则是从中观层面来研究的子系统。[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区域、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省级政府作为区域管理的主体,在江西省区域层面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中起主要引导作用。在客观地认识“世情”、“国情”、“省情”和“科情”基础上,江西省主要实施以低成本型区域技术创新战略与追随技术标准融合模式为主导的,以传统产业专业化区域技术创新战略与防守型技术标准战略融合模式和以高新技术型区域技术创新战略与联盟型技术标准战略融合模式为辅助的组合发展模式。[6]为了能够保持区域特色,促进经济发展,在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定方面,江西省也在加快进程,抓紧技术标准的制定,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实施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方面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省级政府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体制需要从宏观管理、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态势三个方面展开。

3.1.1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宏观管理

区域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的战略是以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战略为指导,结合区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来的协同管理战略,省级政府要发挥好在省级政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位一体”中的顶层引导作用。在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的技术创新背景下,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应该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的,即在区域的层面来实施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制定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战略,明确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省级政府要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出发,在国家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相互融合。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整体提高江西省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2)成立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职能部门,对两者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分而治之”。成立协同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对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以在省内专门成立一个服务于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协调机构,一方面可以把握国家层面关于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另一方面,可以更加专业地指导和管理本省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

(3)了解市场前沿信息,把握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正确的战略方向。作为顶层引导的主要部分,政府在制定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关于现行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发展水平,掌握最前沿的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和引导相关的创新主体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国家标准与世界级标准的制定。在确定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和本省的技术创新大致方向,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1.2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政策引导

省级政府在整合区域内资源上具有支配权,在对区域内有限资源的整合方面,省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内技术创新的发展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在政策引导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政策

要确保区域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有效进行,相关的人才储备是关键。省级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引导和鼓励本区域科研机构培养适合本区域核心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人才。此外,可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员,为本区域核心产业和特色产业提供人才保证。

(2)制定官产学研政策

科学技术的有效性需要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并获得经济效益来体现。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美国、日本和欧盟等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官产学研的结合,我国也在大力推行官产学研,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江西省政府应出台系列政策促使政府、企业、高校这三个主体的交流与结合,加强资源与知识在不同创新主体层面间的流动与共享,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如鼓励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项目。

(3)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

为有效的促进区域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省级政府应引导搭建多渠道资金支持平台,完善区域融资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区域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资金预算和补给机制,明确财政支出的范畴,并成立专项扶持基金,扶持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企业单位,并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3.1.3 把握本地区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中产业发展态势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本质目的是将创新成果进行商业化,向市场推广,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并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保持自身竞争优势。为了解市场需求,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上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仅依靠对市场的初步预判获得准确的资讯。在这一前提下,省级政府需要发挥其顶层引导作用,把握本地区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中产业发展态势,积极有效的引导市场和企业。一方面,省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向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引导企业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对市场的调控,运用行政手段引导市场需求,促进企业与市场的融合,引导企业确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方向,提高创新效率。

3.2 地方政府层面之策略

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职能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特征,立足实际,建立符合地区特色的可操作的制度与政策。地方政府在促进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方面可以从市场监管、地方特色、信息披露三个方面出发。

3.2.1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市场监管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失灵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监管工作,如以下几点:

(1)制定全流程监管机制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的,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在立项前,地方政府应组织专家对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分析,确保项目的科学严谨性以及可行性,符合国家、区域标准发展的实际。在立项后,地方政府要全流程监管项目的实行情况,确保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项目的实施是按照项目任务书规定内容开展,监督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

(2)严格执行法律保护制度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需要相关法律的保护,即指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人力资源、资金和实物等有形资源和专利、知识产权、技术等无形资源所制定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保障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投资者的权益,确保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地方政府要在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在符合行业规范和法律准则的原则下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成果,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

法比跑到《圣经》工场,开始往阁楼上攀登时,突然想到.刚才赵玉墨没有叫他“副神甫”,而是叫他“法比”,把“法比”叫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

3.2.2 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地方特色

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了解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劣势,制定地方性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投资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及促进产业升级,从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地特色包括江西省的自然资源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等。江西科技能力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要想充分利用整合资源,需要实施“人才、资源、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 联动战略,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2.3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地方政府方面的信息披露

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相关项目中,地方政府要加强信息披露,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做好监管工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公众,尤其是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情况。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完善技术标准信息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为基数标准制定者、使用者、研究者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并为实现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4 协会层面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策略

行业协会是企业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它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者,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行业协会可以利用市场信息,行使职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促进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行业协会可以具体从技术支持、行业管理、政策援助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开展工作。

4.1 增加技术支持

行业协会可以利用市场信息,行使职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此外,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技术研发所承担的资金风险较大,且在竞争环境中,难以将自身技术进行推广,尤其是共性技术推广。

在行业内,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加对企业的技术支持,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还可以组织相关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会,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优化企业新技术的研发方案。

4.2 强化行业管理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的微观层面事务一般由行业组织来实施控制,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需要强化行业管理。行业协会可以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对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具体可从对协同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项目进行评估与过程监管。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是否处于当前技术的领先地位,并判断其在未来的战略优势。同时,行业协会通过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采集、梳理、比对和评估工作,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的趋势评估、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4.3 提供政策援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中小企业受创新意识、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创新效率低下,在自主创新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推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面对这一现实和困境,行业协会首先应该针对中小企业开展深入调查,了解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难题,强化对其的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间的中介,有利于为企业解决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其可以在企业与政府间进行沟通,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援助,诸如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技术引进方面的政策。

4.4 给予法律咨询

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各项监管工作中,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根本依据和保障。行业协会应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协助完善专利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推进全面法制化进程。制定科研经费专项监管制度和规定,严格规范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中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企业作为协同管理的主导运作部分,其在相关具体法律方面知识比较薄弱,但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却较多,对此,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针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根据企业咨询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

5 企业层面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策略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从宏观上来看,对促进区域乃至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实行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利于企业创新技术及成果向市场的推广,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要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促使企业标准上升到区域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高度。企业实行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具体可从技术、市场、微观管理三个方面考虑。

5.1 技术层面之策略

处于标准化过程之外的企业,在推广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过程中,受现行标准和市场主导技术的限制,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上处于劣势地位。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将自身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7]在企业的技术层面,主要从自主创新和技术联盟两个方面考虑:

5.1.1 推进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虽然我国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涉及到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较少,缺少自主创新成果。对国外科技技术的依赖,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在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处于尴尬境地。企业必须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树立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战略意识,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争夺在市场竞争中关于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战略不仅可使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到其中,并意识到要想发挥创新成果最大价值,推进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是重要手段。

5.1.2 构建技术联盟

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纽带关系,其中包括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相关知识的传播及分享,通过创新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多维互动,逐渐形成了以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为组织特点的技术联盟。在江西省实行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策略中,企业也可以寻求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构建技术联盟。例如,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同时选择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在技术联盟中,各合作伙伴在技术能力上互补,同时整合各方在财务、人力、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促进市场及技术的发展,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技术标准。

5.2 市场层面之策略

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技术、资源、资金和人才等要素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高低受企业对其拥有的市场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能力影响,同时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建立真正面对市场的创新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率。企业在市场层面上既要注重市场导向作用,也要提高市场机会识别能力。

5.2.1 引入市场导向

对于技术标准来说,其能否被认可和推广主要在于该技术能否符合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而言,其研发前提是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趋势。从策略角度出发,企业需要掌握市场导向,即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与部门间的协调。技术标准扩散是产品在技术方面获得市场认可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技术标准能否被行业和市场所接受,关键是市场上消费者对以技术为载体的产品的青睐程度。因此,市场导向将直接影响技术标准的扩散,同时还通过技术创新直接影响技术标准的制定。故对企业而言,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市场导向。

5.2.2 增强市场机会识别

市场技术环境的快速演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机会,企业只有识别和把握市场上潜在的技术创新机会,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8]市场上信息错综复杂,技术创新机会并不会毫不费力地呈现出来,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和技术手段挖掘重要信息,通过分析判断,进一步进行市场机会识别。在掌握现有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市场机会识别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新标准的产生。

5.3 微观管理之策略

企业作为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四位一体”策略框架的主导运作部分,在相关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更好促进江西省协同策略的实施,企业在政府的顶层引导和行业协会的中介传导下,要加强对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微观管理。企业在实行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微观管理方面,具体可从战略机制、补给机制、整合机制三个视角考虑。

5.3.1 制定战略机制

企业为确保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定相关的战略机制作为行动指南。企业的战略机制制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与生产,在经营活动中,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市场价值,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为了确保战略机制的良好执行,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尊重人才的创新愿望、创新才能和创新成果。

5.3.2 落实补给机制

某一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过程是比较漫长且复杂的,同时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过程也并非一时之功,最终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技术标准也是需要足够的市场占有率的。对企业而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才、物资和创新设施。为确保技术创新的全流程顺利开展,企业需要落实补给机制,及时有效地配置资源。合理的补给机制可提高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成功率,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确保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的顺利开展。

5.3.3 完善整合机制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提高对创新资源的市场整合能力,完善整合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对技术联盟成员的知识整合机制,通过知识整合机制,技术联盟成员间可以更好的协调与互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建立针对企业自身的整合机制,了解当前的市场和技术环境,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优化企业结构并进行整合,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

6 结论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过程复杂,涉及的相关主体层面多,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发展仍有可以提高的部分。作为“四位一体”起引导作用的政府层面,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应加强政策引导,从宏观管理方面为江西省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提供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发展策略中,行业协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技术、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协助,帮组解决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在协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企业作为基础部分,是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执行者,需要结合政府层面和行业协会层面提供的资源和自身的资源,制定协同发展战略,协调各层面的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做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最有力的推动者。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四位一体”协同管理策略为解决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启发。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行业协会协同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