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宪法宣誓: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步骤

2018-09-19张思宇张晓明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2期
关键词:法治中国

张思宇 张晓明

摘 要 “法治中国”的建设路径必须以依宪治国为核心。而依宪治国的稳妥推进,应重视和突出宪法,树立宪法权威。2018年修宪纳入的宪法宣誓制度等可丰富宪法文化而促使民众产生宪法认同,更利于进一步推动宪法实施。

关键词 “法治中国” 依宪治国 宪法宣誓 宪法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标项目《转型期政法风气治理与典型案例研究》(SHXTX1610)的成果。

作者简介:张思宇,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晓明,九江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宪法。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34

一、习近平思想引领下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之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并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确定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及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命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则确定以“依法治国”为定题,讨论了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必将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法治建设描绘出具体且清晰及比较完整的路线图。应该说,“法治中国”是一个更加广袤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是与“法治世界”相对应和相衔接的一个大概念,标示着“法治中国”是“法治世界”的重要一员,豍而且,“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是依法治国实践的“升级版”。豎无疑,“法治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更加有利于在世界上确立中国的大国形象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际上,习近平同志近年来在关于法治建设的多篇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的、关键的方向性、论断性、指导性的思想和论述,形成了一个主题和主线集中鲜明、内容和内涵丰富深邃的法治思想体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专家学者所简称的习近平法治思想。

确实,习近平同志先后多次就“为什么要依法治国、要走什么样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系统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崭新全面发展,也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系统创新,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性的遵循。

2018年的此次修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将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深度贯彻,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有利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和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及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最终形成。豏

所以,新时代国家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未来之路,应稳妥推进“四个全面”工作,应将法治发展的当前定位与未来进程的展望紧密结合起来,并把近期的法治工作布局和远期行动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为此,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要求,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更加具体的、更有特色的支撑。

二、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应突出依宪治国

走向新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该如何推进?我们认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要更加强调和突出依宪治国。

毋庸置疑,宪法是重要的。宪法的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于政治的重要。宪法在许多领域对政治发挥着影响,且其中大部分影响都是间接的。

二是民众的权利保障重要,宪法在更多方面影响着政治,其中大部分影响是直接的。

全面推进法治需要重视和突出宪法,强调依宪治国。改革的推进需要“摸着宪法过河”,宪法会成为全面推进改革的法治指引。毫无疑问,宪法肯定是重要的。宪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保护着我们的基本权利,或是因为它为我们的政治提供了一种结构。

因为宪法重要,故应强化宪法实施。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还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我们认为,这突显出宪法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联系。

故而,“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求全面实施宪法”。这突显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宪法基础。且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个系统性工程,在千头万绪中必须做到提纲挈领,首先就要抓住宪法这个“纲”。而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抓住宪法这个纲,让好宪法发挥其效用。

2018年的此次修宪,使得宪法与时俱进,让宪法更具有整体性,更具系统性;人民更加拥护。修宪让本来就是一部好憲法趋向于更好,更加利于实施。而按照既定的目标及部署,我们将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转化为“摸着宪法过河”,宪法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执政党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坚强后盾。豐应该说,通过宪法可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而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将作为强国之法,更好地回应国家强起来的问题。

三、宪法宣誓是全面实施宪法的关键步骤

依宪治国无疑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坚持依宪治国,必须要抓好宪法实施工作、坚持依宪治国,在国家制度建设上的首要要求就是要依照宪法办事,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都要做到“于宪有据”。依宪治国不仅要重申宪法在国家法治体系以及依法治国宏观目标中的核心地位,还需要重视和突出宪法宣誓,彰显宪法权威。

自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对宪法实施问题进行了多次强调和论述。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大会上还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11日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后,在代表委员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权威媒体为此配发的通稿标题就是《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推进全面宪法实施,那宪法实施又该如何强化呢?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豑

确实,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更好地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国家工作人忠诚于宪法及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而让国家工作人员更好地体认宪法和遵守宪法,这可通过宪法宣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实现。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宪法宣誓已成为一项普遍化的制度,它昭示着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来自于宪法,同时也应当按照宪法的规定加以行使。2015年7月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以决定的形式进行立法。而2018年修宪时,则将宪法宣誓制度明文写入宪法,即第27条第3款的规定。故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依法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等分批在全体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宪法宣誓。宪法宣誓仪式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礼兵护送宪法、乐队伴奏等环节与步骤。而宣誓人的站位和动作,皆强化了宣誓的仪式感。还有,宣誓誓词适时修改,也是为了配合新时代把宪法宣誓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的需要。

当然,我国的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仪式,也是对人民的神圣承诺,体现了担当。首次宪法宣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等此次当选的国家领导人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高度政治自觉,充分彰显和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维护宪法权威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确实,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宣誓来表达其对宪法的忠诚,且因忠诚于宪法而忠诚于国家。

而选择在人民代表大会现场举行国家机构领导人的宪法宣誓,意义则更为特殊。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宣誓时誓言遵守宪法、效忠于宪法,清晰地显示了其权力来源。宪法宣誓仪式对国家工作人员未来的言和行存在着宪法的约束,凸显了宪法的尊严。宪法宣誓制度还可增强宣誓人的宪法观念,激励其忠诚于宪法忠诚于国家。而民众通过观看宪法宣誓仪式可加强其对宪法的认同,使得大家更加敬畏宪法豒,强化其国家的认同。

在我国,为何要强调宪法宣誓,而且在全国人大会场上举行宪法宣誓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有利于“法治中国”建设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迈进。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关键少数”的论断,对宪法等的实施意义重大。通过宪法宣誓,更好地让国家工作人员的头脑中时刻心中有宪法。通过宪法宣誓制度,树立执法者对宪法的忠诚。因为忠诚于宪法而忠诚于整个国家。只有如此,才能树立宪法权威。确实,一条基本的路径是:要突出依宪治国在国家全局部署中的优先性。因而,依宪治国,现在应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共识,不但使依法治国的地位更加突出,也使依法治国的实现水平提高了层次。故强调依宪治国,有利于“法治中国”建设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迈进。

当然,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宣誓活动还需要大范围开展,让民众感知到宪法的存在且有用,让民众因为宪法保障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郭道晖.全面理解“法治中国”.检察日报.2013-12-04(3).

江必新.法治中國,通往良法善治之路.人民日报.2013-07-12(5).

李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http://politics.gmw.cn/2018-03/15/content_27988718.htm.2018年3月28日最终访问

韩大元、汪仲启.法治中国的根本要义在于树立宪法权威.社会科学报.2014-10-30,第1版.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28/c_1113015372_2.htm.2017年6月28日最终访问.

张晓明.宪法宣誓利于维护宪法权威.法制日报.2014-11-04(10).

猜你喜欢

法治中国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农村依法治理的三维透视
党员干部法治信仰培育研究
民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略论
法治中国视野下检察机关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依法治国进程中农村成人法制教育体系研究
程序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治理需要遵循民主法治导向
法治道路彰显中国改革之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