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搬运的护理体会

2018-09-19杨淑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救护车脊髓颈椎

杨淑娟

颈椎损伤是一种主要由外界直接或是间接因素造成患者脊髓损伤的疾病, 其临床上主要的表现特征为患者肌张力异常与病理反射等发生改变, 同时其损害的各个有关节段会发生各种运动以及感觉或括约肌功能障碍情况。颈椎损伤是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严重性创伤, 若在为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过程实施不恰当则可能会导致患者颈椎损伤程度更为严重,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1]。所以, 在本研究中对部分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46例颈椎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0例;年龄10~66岁, 平均年龄(37.6±10.4)岁;颈椎骨折6例, 颈椎脱位8例,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 女12例;年龄11~67岁, 平均年龄(37.6±11.2)岁;颈椎骨折4例, 颈椎脱位7例,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颈椎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行急救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需要依照一看神志与面容、二摸患者脉搏与肢体, 三测量患者血压、四量患者尿量等操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2]。若发现危及患者生命情况,需要立即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止血, 并利用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保障患者体内血氧的有效循环;针对患者口腔内含异物的, 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将其口腔异物去除并清理患者口腔以及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以保证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此外, 将患者的衣领解开以防止患者由于气管受压影响正常呼吸。在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过程中可以通过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等为患者采用恰当的无创机械通气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颈椎损伤的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 患者如果伴有高危颈椎损伤的可能会出现呼吸或者心跳抑制等,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给予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

1. 2. 2 颈部制动以及搬运至救护车过程 进行现场急救护理后需要立即将患者从现场搬离。在搬离现场前, 需要采用颈托以制动患者颈部并由专门人员托住其头部以维持患者的中立位, 同时需要沿着患者身体的纵轴进行略加牵引, 其他护理人员需要托住患者的腰以及臀等各部位, 在托运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动作轻柔并且各个部位的托运人员需要用力整齐一致, 才能够将患者平稳的安放在担架上, 并转移到救护车上,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医院进行急救。在将患者从现场搬动以及移出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人抱胸一人抱腿的搬运模式,避免将患者的颈部扭转屈曲或者是患者头颈部过分的伸展从而加剧患者脊髓神经损伤。

1. 2. 3 转运途中护理措施 首先, 在救护车上, 在原则上需要将患者的头部朝向救护车车位, 脚部朝车头, 以防止救护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加速因素, 降低患者脑血灌注, 并且在救护车紧急刹车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由于惯性导致头颈部受到撞击从而受损[3]。但是, 在我国尸体搬运采取的就是头朝车尾脚朝车头, 所以在救护车上就需要将患者的头部朝车头脚部朝向车尾, 防止患者或是其亲属忌讳。但是, 针对这种搬运方式, 需要注意使用捆绑式将患者与担架捆绑在一起以固定,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担架与车内固定物的安全距离。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意外出现, 而且有利于避免救护车在行驶时由于震动而导致患者骨折部位移动从而导致脊髓损伤程度加剧。此外, 当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时, 医护人员要简要的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介绍病情的注意事项, 同时消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紧张的心理状态。患者在搬运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的面色, 及时呼喊患者名字, 同时询问患者身体有什么不适。

1. 2. 4 其他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 并使用心电护理仪器对患者的脉搏、血液以及呼吸等进行有效的观察, 对于烦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加强呼吸机的使用观察,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人机对抗, 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以及输液使用量。颈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出现持续高热, 应将患者安置在空调室内, 可行物理降温和药物疗法。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参照相关文献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4,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5,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针对颈椎损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措施是否运用适宜将对患者之后的治疗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并且对于病情的发展以及患者的恢复产生极大影响。为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颈椎, 避免患者发生继发损伤, 从而降低致残率, 有效提升康复几率。因此, 在本院中对于急救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 不但需要具备紧急意识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急救经验、熟练的急救技能, 依此准确且快速的在现场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的判断, 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现场急救护理。

在对颈椎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通常会发生患者由于突发意外并造成的损伤致残等情况产生的不同程度紧张以及焦虑甚至是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 必要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支持并提高抢救护理效应。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需要保持温和的语调并且娴熟的进行护理操作, 此外还需要积极与患者亲属进行沟通交流, 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念。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急救知识宣讲, 以普及急救常识。大多数现场群众以及患者亲属由于匮乏急救知识, 在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的过程中, 采用不恰当的搬运方式可能使患者出现新的意外损伤, 或者是加剧患者的损伤程度,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6-8]。因此, 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正确的急救医学常识。可以选择先从患者亲属开始, 现场指导如何正确的搬运患者才能够降低其致残几率,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5, P<0.05)。说明急救护理运用于院前急救和搬运中更有利于颈椎损伤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运用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急救经验、娴熟的操作技巧为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关注制动搬运以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新损伤的情况, 进行有效规避,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率[9,10]。此外,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注意加强伤后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治疗, 以保障患者康复。

总之, 对颈椎损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在院前急救与搬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合理运用急救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二次损伤, 此外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对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救护车脊髓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救护车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给救护车让道
飞跑来的救护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