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2018-09-19郭亚楠
郭亚楠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公认,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患儿的治疗效果, 同时观察采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患儿治疗的价值[1]。本研究主要选择11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分析不同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6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33∶23;出生体重 1.12~2.46 kg, 平均出生体重 (1.62±0.52)kg。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34∶22;出生体重1.26~2.58 kg, 平均出生体重(1.52±0.62)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加入到2 ml灭菌注射用水当中,使活性剂冷冻干粉被充分的融化。对于融化以后的药品进行充分的震荡处理, 这样就能够使其变为混悬液的形态。所有患儿选择平卧位, 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后再转变患儿体位对患儿进行注射处理, 转变顺序为首先为平卧位, 其次为右侧卧位, 在转变为左侧卧位, 将药品分成3个等份, 分别定药品注入到患儿的肺部组织当中。注射的间歇需要对患儿进行加压通气, 时长以2 min为最佳。在注射结束后的4~5 h内,需要避免对患儿进行吸痰和拍背, 对患儿在治疗前需要对于动脉的血氧分压值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 同时对患儿进行持续正压通气(CPAP)的吸氧处理, 并且对吸氧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调节。在治疗结束4 h后,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记录, 并作出比较。观察组患儿牛肺表面活性剂剂量为100 mg/kg, 对照组患儿为70 mg/kg。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呼气末正压通气值以及pH。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为(91.05±2.56)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9.62±3.59)mm Hg、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为(31.59±3.46)%、呼气末正压通气值为(3.71±0.16)cm H2O、pH为(7.42±0.26), 均优于对照组的(77.62±2.46)mm Hg、(46.22±2.41)mm Hg、(37.52±3.56)%、(4.16±0.51)cm H2O、pH(7.40±0.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动脉血氧分压(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 Hg)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呼气末正压通气值(cm H2O) pH观察组 56 91.05±2.56a 39.62±3.59a 31.59±3.46a 3.71±0.16a 7.42±0.06a对照组 56 77.62±2.46 46.22±2.41 37.52±3.56 4.16±0.51 7.40±0.02 t 28.307 11.423 8.939 6.300 2.366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诱发因素有很多, 临床上对于早产儿而言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而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因素。所以对于早产儿应该有效地缓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情况[2]。对于很多新生儿来说, 呼吸器官组织当中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缺乏, 这容易导致相关的肺泡出现渐进性的萎缩, 容易出现呼吸三凹、呻吟以及发绀等, 容易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3-5]。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时间是分娩后6 h内, 如果耽搁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等各种症状, 严重情况下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以保守疗法为首选治疗方法, 而最常应用的药物就是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这种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游离脂肪酸, 同时存在磷脂和胆固醇等相关元素, 其中特别以磷脂占有较高的比重, 采用这种药物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 能有效的纠正患儿肺部组织中的氧合能力,同时还能够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 可以改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6-8]。本研究主要分析采用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证实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典型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的病情, 所以在治疗环节就需要临床医生合理对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进行把握,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应用标准是70 mg/kg, 但是通过临床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治疗剂量在控制患儿病情时候相对于大剂量治疗而言, 效果并非十分明显, 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 应该优化自身的给药方式,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究, 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 可以推荐大剂量的给药方式进行给药,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儿治疗的效果[9]。
综上所述, 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 采用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