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鞘内注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应
2018-09-19唐智林兰香尹海燕刘桂芬冯丽英
唐智 林兰香 尹海燕 刘桂芬 冯丽英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 分娩痛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产妇会出现精神紧张的情况, 并由此引发了机体应激反应,使得能量消耗显著增加, 从而导致宫缩乏力[1]。此外, 强烈的宫缩会能降低胎盘血供, 使得胎儿发生宫内缺氧的风险显著增加[2]。对此, 如何有效减轻分娩疼痛是临床目前研究的一大重点。近几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临床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不仅有效缓解了产妇的分娩疼痛, 还能起到促进产程进展以及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的作用。本研究作者将重点分析鞘内注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分娩镇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待产产妇40例, 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年龄21~34岁, 平均年龄(27.69±2.35)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91±1.06)周。对照组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27.58±2.42)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96±1.03)周。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依从性良好, 既往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组采用鞘内注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025)2 mg复合5 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 国药准字H20054172)方案。对照组采用鞘内注射咪达唑仑2 mg复合3 μg舒芬太尼方案。方法如下:产妇宫口扩张到2~3 cm、有规律宫缩时, 选择L3~4间隙做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处理。麻醉穿刺成功后, 经鞘内注射咪达唑仑与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 硬膜外向产妇的头部方向应按要求置管3 cm, 连接自控镇痛(PCA)泵。期间严密监测产妇各项基础生命体征变化。PCA泵用药方案为:100 mg罗哌卡因+50 mg舒芬太尼+生理盐水配至100 ml, 经硬膜外腔持续给药, 背景剂量为4 ml/h, 设置自控镇痛时间15 min, 用药量4 ml, 直至分娩结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罗哌卡因总用药量、药物起效时间、首剂持续时间、第二产程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VAS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Apgar评分[3]最高10分, <4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4~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实验组产妇罗哌卡因总用药量少于对照组, 药物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首剂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 1、5 min Apgar为 (9.19±0.41)、(10.00±0.00)分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0.19)、(9.83±0.2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罗哌卡因总用药量(mg)药物起效时间(min) 首剂持续时间(min) 第二产程(min) VAS评分(分)实验组 20 16.85±3.14a 3.74±1.23a 89.71±13.05a 40.31±19.26a 0.73±0.52a对照组 20 20.17±5.76 4.68±1.37 66.83±13.21 53.27±18.06 2.34±0.98 t 2.2632 2.2833 5.5104 2.1952 6.4900 P 0.0294 0.0281 0.0000 0.0343 0.0000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出生1 min 出生5 min实验组 20 9.19±0.41a 10.00±0a对照组 20 8.88±0.19 9.83±0.27 t 3.0680 2.8158 P<0.05 <0.05
3 讨论
现阶段,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为分娩镇痛的一种首选药物。其中, 舒芬太尼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芬太尼衍生物, 为枸橼酸盐制剂, 脂溶性高, 且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也比较强,具有半衰期短、效果好以及镇痛时间长等特点, 能经肾脏进行排泄, 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4]。相关资料显示[5-7], 和芬太尼相比, 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更强, 且其对胎儿的影响也较少。罗哌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局麻)药, 同时也是一种复合阿片类药物, 既不会对产妇的胎盘与子宫血流造成不良影响, 也不会提高肌松效应, 将之与舒芬太尼进行合理联用, 可促进产程进展, 减轻分娩疼痛, 降低不良妊娠发生风险, 加快宫口扩张速度。有报道称[8-10], 应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 将之积极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中, 可有效避免行走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咪达唑仑为苯二氮卓类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镇静催眠;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脊髓水平有镇痛作用, 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可加强镇痛效果, 延长镇痛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罗哌卡因总用药量少于对照组, 药物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首剂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鞘内注射咪达唑仑2 mg复合5 μg舒芬太尼可取得十分显著的分娩镇痛效果。
总之, 鞘内注射咪达唑仑2 mg复合5 μg舒芬太尼进行干预, 可显著提升其分娩镇痛的果, 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缩短第二产程, 是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