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018-09-18赵婷
赵婷
摘 要 共青團作为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部门,具有一种天然的优势。文章从共青团组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及作用的探讨,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源整合;把握总体要求,突出自身特色;注重舆论宣传,加强跟踪帮扶的举措,试图为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作用
创新创业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双引擎”,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助推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在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汇集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建立集“课程、训练、实践和保障”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共青团组织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自身优势。
1 共青团组织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团中央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印发了很多重要文件,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很多重要指示并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众多文件精神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的过程,而是磨炼学生创业意志,增强创业情感体验,让学生从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提升的一个综合性工程。为此,在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高校都在尝试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以往的理论灌输轻实践模式逐步改变为以创业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标志的大学创新创业体系设置,以便更有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共青团作为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部门,具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1)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实施第二课堂的责任主体,实践导向十分鲜明。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在于经验式的引导,十分强调非正式学习对隐性知识获得的独特作用。而共青团组织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服务、引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工作、社会技能、学科竞赛等方面活动,这些活动形式较第一课堂较为灵活,容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扩大社会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活动主题鲜明突出,迎合学生兴趣,让学生寓教于乐中,也是隐性知识产生的过程。
(2)共青团组织本质属性赋予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德育性。共青团组织首要任务是思想引领,而高校创新创业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教育教学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和实践模拟等环境,这些内容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但本质上是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创新创业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夯实基础。共青团组织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为学生培养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领导力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开发和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2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及作用
2.1 共青团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青年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共青团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依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能很好把握青年学生新特点,可以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更好地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个人成长成才作铺垫,为国家战略目标的中国梦实现作贡献。
共青团组织是青年群体的先进组织,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组织的骨干和核心,负责领导、组织和实施团的各项工作。因此,共青团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团工作成效高低。在高校,共青团干部基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由学生组织竞聘考核会而层层筛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因此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感召力。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共青团干部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关怀培养下,通过培育各类创业社团协会、举办系列创业讲堂、组织创业竞赛、寻访选树创业典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动激情、梦想创造力,帮助学生培育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升,以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竞争力和成功率。
2.2 共青团组织具有健全的组织和广阔的平台优势
共青团组织一般为“校级、院(系)级、班级”三级架构,健全的组织架构层层推进,形成一个覆盖面广、与学生联系深入的群众性组织。同时,共青团组织负责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联合会和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争取更多人才,把握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动向、兴趣爱好、意识培养,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帮助和解决。此外,共青团组织与社会群体联系密切,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如在创新创业资料收集、人脉搭建、基地训练等方面形成优势,促进学生创新创业适应社会需求,又可以发挥学生才能。
共青团组织,除高校外,政府、其他事业单位、国企和民营企业等都成立有自己的团组织,因此整个共青团组织体系十分完整,联系联系十分广泛。如在广西共青团区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下,创建了区直机关、区直学校和大型国企单位“分组协作3+1工程”品牌,各协作组内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很好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区直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密切联系,于学校方面满足了创新创业信息、校园创新创业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政策导向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源支持,同时校外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创新创业竞赛的举办、创新创业励志典型进校园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优势,一方面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渠道,另一方面为学生架构起通往就业的市场,满足了学生求职和单位招聘的双方需求,从而在双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3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3.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源整合
高校共青团组织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然而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力量却是十分有限。要把这项重要工作做好,需积极争取学校党政加强领导,协同教务、学工等部门,成立专门工作部门或机构,明确负责人,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出现扯皮推诿现象。高校应充分运用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方式,高效整合和利用好一切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资源支持。如:积极邀请党政专家、经济学者、企业精英、创业先锋举办各类有效的创业讲堂;积极寻求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资源支持,联合打造一批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将创业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相结合,建立全方位、阶梯型、专业化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3.2 把握上级要求,突出自身特色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突出自身特色,贯彻好共青团改革精神,通过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根据上级要求,在把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思路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大学生创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带动性强、能落到实处的工作项目,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体系。例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直机关团工委、自治区及全国的 “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自治区、全国职业院校的“挑战杯”竞赛等,以此为学生活动龙头,以赛促创、突出品牌、扩大参与,强化创新创业赛事育人功效。
3.3 注重舆论宣传,加强跟踪帮扶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典型范例、先进经验,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应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丰富宣传形式,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在开展有效的朋辈创业讲堂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校内外创业学生联系渠道,联合就业部门建立创业大学生数据库并完善创业项目跟踪帮扶机制。例如:利用好团属媒体的宣传,同时可通过多方资源积极争取在主流媒体、地方媒体专栏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各类宣传;通过组织推荐大学生中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苗子,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契机,抓好创新创业典型、选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以引领更多学生加入创新创业中,也可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邀请国内或区内的先进典型,宣传其创业先进事迹,发挥其朋辈引领作用,推动形成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崇尚創业、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费美娟,李霞,孙巧峰.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教导刊,2012:238-239.
[2] 张贺.浅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3] 武鑫.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J].理论与实践,2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