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群体事件管理机制研究
2018-09-17陶丹
陶丹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面临更加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群体事件管理机制。从事前的监测与预防机制、事中的反应与协调机制与事后的修复与反思机制三个方面对高校群体事件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群体事件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13
Research on University's Group Ev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TAO Da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more complicated public security situations and more effective group event management mechanis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pre-engagement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the reac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the event, and the post-repair and reflexive mechanism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llege group events.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group ev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在电脑、手机等终端之间进行的新媒体技术给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突出的特征与优势:信息的发布、获取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信息的类型可以同时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海量信息可在社群共享,催生各类人际网络的构建与维护……通过多节点的网络社区间的镶嵌与联接,信息可以快速地在大范围的人群间进行传播。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改变了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们固有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并重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精神和价值。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因而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爆发期。高等院校本身处于社会之中,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影响高校公共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时有发生,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极化引发群体事件。与此同时,新媒体在突发群体事件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介入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新媒體使用人群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加强高校的公共安全管理和稳定工作,是高校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结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构建综合、立体的群体事件管理机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主要包括事前的监测与预防机制、事中的反应与协调机制与事后的修复与反思机制三个方面。
1 事前的监测与预防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高校群体事件,首先应建立和健全事前的监测与预防机制。
1.1 建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舆情监测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产生与发展,已经从一元的线下传播转变为二元的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由于高校学生普遍采用手机、电脑等工具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信息传播与扩散的方式更加多维、立体,因此,对于高校校园舆情的监测也需要结合线上与线下,而这显然更加复杂和困难。
就线上而言,应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汇集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面的舆情信息,为发现舆情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建立信息的分析与研判机制,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挖掘重点,科学分析,为舆情危机可能的走向与处理做好预判;建立舆情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机制,确保网络舆情信息能够及时畅通地上传下达,准确地传递给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就线下而言,应明确网络舆情的真正主体是人,因此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舆情管理理念,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困难困惑,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及时察觉和发现可能的舆情危机源头。
1.2 建立群体事件的预防机制
对于高校群体事件,应坚持“预防为主,准备为先”的原则。首先应关注大学生的权益表达与维护的需求,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与机制,及时协调化解矛盾,从而避免以群体性事件的极端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地消除高校群体事件的潜在隐患。其次也要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校园舆情的主动权,建立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对于网络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平台与工具,既要善待,也要做到善用和善管。在保护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合理表达情绪的权益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同时确保必要的网络监控,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净化,推动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2事中的反应与协调机制
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舆情危机在所难免,进而可能演化为群体事件。高校突发群体事件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会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予以化解,主要包括反应与协调机制两个方面。
2.1 建立群体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要建立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的应急反应机制,一旦预案启动,各部门及人员按照分工要求,紧急进入工作状态,确保能够做到针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新媒体时代的群体事件突发性更强,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做到线上与线下的迅速联动反应,尽早有效控制形势,遏制群体事件的恶性蔓延,将其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在事件发生的进程中,要科学分析,准确判断,把握事件发展演变的趋势并据以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积极参与到危机处理进程,从而保证应急方案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指出的是,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也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建立多渠道的官方信息发布通道,确保官方权威信息能够客观、全面、通畅地传递给相关人员,降低网络谣言发生的可能,同时保证事件处理的公开公正。
2.2 建立纵向与横向的协作配合机制
高校群体事件的应急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高校内部管理不同层级之间的上下联动,也需要平行层级之间的协同配合。在现有的高校管理体系中,教务处、学工部、人事处、保卫处等均是可能的危机处理参与单位,但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同,其内部组织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异。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立完成危机处理,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协同努力,因此必须确保各部门的联系顺畅、协作统一。一般而言,应建立危机的垂直领导中心,对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指挥与调度,同时按照条块结合与资源整合的要求,构建包括纵向的垂直管理与横向的协同合作体系在内的危机处理应对网络,确保危机处理的立体化、网络化。
3事后的修复与反思机制
高校群体事件一般会在管理部门的积极有效干预下得到逐步解决、平息,但这也可能是群体事件的动能在被外力消减、耗散后,其内在动力变得衰竭。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事后的修復机制,动态跟踪并采取有效措施安抚、修复群体情绪,避免网络舆情的二次爆发。在善后处理过程中,应坚持客观全面、以人为本,将师生的生命安全、精神健康放在首位,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要重视沟通机制,通过辅导员队伍、网络媒介、意见领袖等多种渠道,积极与群体事件的爆发主体保持有效沟通,缓解、消弭对立情绪,重建信任关系。
此外,在事件平息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是避免产生下一次群体事件的重要途径。要对本次群体事件的产生诱因、舆情扩散路径、事态演化过程以及应急处理中的成功经验及问题与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对群体事件中的利益诉求进行客观评估,反思总结日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藉以对现有的群体事件处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最终形成高校群体事件管理的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突发群体事件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5SKS017);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XKS038);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G1424)
参考文献
[1] 丁俊杰等.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2] 燕道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 齐佳音,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 高笑颜.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3(5).
[5] 游丹丹,陈福集.我国网络舆情预测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6(12):156-160.
[6] 谭毅.警惕中国群体性事件中青少年的民粹化[J].当代青年研究,2015(6):5-10.
[7] 李根强,刘人境,孟勇。基于社群用户特征的网络舆情传播趋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9).
[8] 杨畅,朱琳,兰月新,张慧玉.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0).
[9]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2(5):6-9.
[10] 邓春林,杨柳,王涵之.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演化规律初探——基于多项式拟合的定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6(5).
[11] 杜蓉,梁蕾,王宁.基于社会物理学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及仿真——群体意见和行为的演化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