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近十年来对教育目的现状的探究及思考

2018-09-17辛蕾

科教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现状

辛蕾

摘 要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教育的目的观点各异。究其根本,实质未变对于教育目的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教育学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侧重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社会的发展助力教育目的的演变与转型。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实现有机统一成为可能。本文从不同的教育的目的入手,分析以及研究不同学者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在综合所有学者的观点、理论的基础上,再深入的研究以及探析教育更深层次的目的,以求达到定义教育的目的的科学化、完善化、明了化、先进化。

关键词 教育目的 现状 教育价值观 层次论 本位论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04

Inquiries and Thought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n the Last Ten Years

XIN Lei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scholars i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 and abroad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o study its essence, the essence has not changed the research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pedagog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elps the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It is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individual-based theory and the social-based theory.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purpose of different education,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view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synthesizing the opinions and theories of all scholars, we will further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deeper purposes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efining education as scientific, perfect, clear, and advanced.

Keywords educational purpose; status quo; education value; hierarchy theory; standard theory

教育目的是教育和教學活动的关键内容,教育以受教育者明确其自身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结果为目的,而教育者亦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教育目的作为核心动力,动态地推动与支配着整个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朝着一定方向发展。教育贯穿于我们整个生活以及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然亦有一些受过教育但依然秉承原生态本性的人存在,但毕竟是少数。不过,即便中国的教育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式或者应试式,学者们都是本着求知、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态度出发的。这便是区分受到教育以及未受到教育的关键点。受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受教育者学习一技之长、基本的礼义廉耻等之外,其深层次的目的是激发自我的潜能、探索新知、发展创新、用自己的智慧穷其一生去思考和饯行未知。因此,一个人,是否受到良好教育?其关键就在于其深层次的目的。一个人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主要还是看其个人。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所能给予的只是外部环境提供的条件。自古以来,我国也是逐渐构建教育目的,不同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生产需要,我国也衍生出不同的教育目的。

1 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学原理》中说道:教育目的属于意识范畴,人为的提出决定了其主观性。我国的教育方针直接包含了教育目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方向性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该目的也是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下的基本需求。

然而,亦有另一种教育目的观,即自我实现。此观点更侧重于主张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即以个人为核心,人是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促进自我实现”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为根本目的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为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精神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是人类发展的唯一起点,它的最高指导是人民的步。因此,教育的目的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为出发点。另外,也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条件。自我实现满足人类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动态教育观,它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可以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突破。在实践中使得受教育者完成自我重塑,发现另外的自己。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究其根本,就是体现在生命的意义。

教育者以培育人的高尚品德,以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为目的。并以此作为大学发展的核心思想与根本制度。从科学的可证伪角度来说,这样的观点是科学的,但亦有一定局限性。这种观点仅仅是教育目的的其中一个方面。高尚健全的人格亦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即“德育”。这种观点仅仅是教育目的的其中一个方面。高尚健全的人格亦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更是从另类哲学化的视角提出教育目的新观点,揭示了现代教育目的的种种弊端,诸如教育霸权、教育暴力、“形而上学”的局限性等。其主张克服传统的教育观念,关注人的不确定性,实现中心与边缘的对话。人应该成就其本身的特殊性,并且重视生成的过程而非结果。后现代主义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其崇尚自由主动的理念更是对现代化教育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相关学者对功利性教育目的的研究,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亦是当前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其功利性成为了主要的价值取向与目的所在。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将利益与结果放在了首位,忽视了教育目的的本质所在,背离了教育精神的核心意义。教育本是传承文化与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美德、突破、创新的传承。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统一说明受教育者并不是一件工具,应向受教育者灌输精神与灵魂,这样,他们才是完整的,而并非皮囊。教育的应用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作用。因此,教育的积极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的积极发展。功利化的教育目的势必是违反了我国教育立场的基本所在,不适用于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长。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不同个体在民主制度下有着不同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应未来与现实双方面着手。同样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并且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传递理想和价值观,还应具有相关批判职能以求突破、创新、进步。

《对层次教育目的的思考》更是把教育目的层次化,其培养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是必要的。但教育目的遵循一定的层次性的规律。教育目的的分为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其由低向高依次递进,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教育目的方能向高层次的教育目的递进,从而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从低到高的,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求由低水平向高发展。只有实现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向高层次的需求递进,从而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就教育目的而言,它依旧遵循该规律。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换言之,教育的目的发展不平衡,过分的停留在了物质条件的层面上。教育发展的核心精神意义的地位因此被弱化,要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一定物质基础目的的支撑下方能得以实现。当前的社会标准亦直接决定了当前教育目的标准。

2 我国教育目的现状分析以及思考

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处于较模糊的阶段,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没有得到明确定位,国家还尚未实现教育的目的科学化的概念,从“责任”的角度明确学校教育,重视教师对教育目的的教育。最终力求实现国家对教育目的的明确定义。“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帮助人成为人才,并尽可能地成为真正的人才”坚定不移地支持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为基础。同时,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是不同的,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实现的根本目标。因此,应从现实与未来两方面重塑教育目的观。同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并且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教育的目的,就教育应满足客观社会需求的属性而言。教育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以求达到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更高更多的效益,以求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进步。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文献中表达了自己就教育目的不同的观念与理解。其出发点不同,究其根源,其本质都是一样。各种观点与理论相辅相成,相互贯穿。自古以来,随着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促进自我实现在教育目的的范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根本的、本质的目的,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动态教育观 ,它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可以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突破。教育亦是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重点研究“教育目的”的整个历史过程的存在,提出了“教育”的意思是“为教育的目的和统一的理论体系的内在目的。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中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历史进程而发展。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高度发达的人格,是以个体历史成本为代价的前提下。这也是过去的教育目的回避社会本位说的原因所在。

在实践中使得受教育者完成自我重塑,开发自我潜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发现另外的自己。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究其根本,就是体现在生命的意义上。另外,在大学教育中,教育亦是为了培养高尚、健全、脱俗的人格。并以此作为大学发展的核心思想与根本制度。从科学的可证伪角度来说,这样的观点是科学的,但亦有一定局限性。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只是看你从哪种层面上去理解这个问题。

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担任着核心动力的角色,教育目的作为核心动力,动态的推动与支配着整个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朝着一定方向发展。自古以来,我国也是逐渐构建教育目的,不同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生产需要,我国也衍生出不同的教育目的。基于过去广大学者积极的研究以及不断探索。所以,至今为止我国正在逐渐构建相对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体系。教育目的的探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构建完善的教育目的体系为我国教育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奠定更稳固的基石。所以,对于教育目的的研究深远而无止境。因此,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目的体系,首先,要打破以往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分离现象,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次,结合当前国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深入思考,以“构建教育目的的科学化、完善化、明了化、先进化”为根本目的,秉承不断求知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岳伟.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一种新的教育目的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 何东亮.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388.

[3] 张等菊,扈中平.对层次教育目的的思考[J].教育科學,2001.17(4):1-3.

[4] 姜俊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

[5] 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5-10.

[6] 孟飞.对我国教育目的进一步的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7] 方建峰.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4.

[8] 王长乐.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目的[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9]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2.4.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现状
高中“未删减”教学研究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