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各国外语教育成功之道探析
2018-09-17蒋咏梅
蒋咏梅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欧美代表性国家的外语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比对和归纳总结,试图从中发现共性,以便借鉴学习、启发教学、激励改革。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这些国家在国家层面、教师层面、策略层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外语教育 成功之道 国家层面 教师层面 策略层面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07
Analysis of Successful Way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JIANG Yongmei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sums up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ries to find commonalities from it, in order to learn from, inspire teaching, and encourages reform. Through analysi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practices of these countries at the national, teacher, and strategic levels are worth learning from.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uccessful ways; national level; teacher level; strategy level
0 前言
國外外语教育研究是近几年笔者的研究兴趣,2016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国外外语教育政策方面的文章。在对国外外语教育有了一定的宏观了解之后,对微观领域的研究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国外外语教育的先进做法,笔者以“各国外语教育”为关键词对外语类及教育类常见核心期刊新世纪以来的文章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文章主要源自《国外外语教学》、《比较教育研究》等期刊,其他核心期刊涉猎较少。论及的国家主要涵盖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意、荷、俄、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希腊等)、美洲主要国家(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亚洲代表性国家(中、日、韩、新、菲)、及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外语教育现状。经过对文献内容的比对、分析总结,发现各国外语教育的成功之道有个性也有共性,此处对其共性经验作提纲挈领式介绍并作简单评析,以便借鉴学习、启发教学、激励改革。
1 国家层面
1.1 语言文化多元化
语言生态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包括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1]语言差异也是国家身份的表征之一。语言差异的存在有助于强调界限的存在,否则可能会导致民族认同意识的淡化。[2]语言是文化的外衣,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出的是文化的多元性,而多元文化思想又渗透在多样的语言中。
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直接体现是语种多样化。欧美大部分国家的首选外语语种都是英语,但每个国家的备选外语语种还包括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等西方语言,甚至也包括汉、日、韩、阿拉伯等亚洲语言。外语语种确立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某一语言母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文化影响力、语言的国际影响力、网络影响力、使用人口,还包括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3]
语言文化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多样化。从封建时期到民族主义时期,欧洲语言社区的语言特征被界定为从语言连续体到语言马赛克。[1]当今欧洲的语言景象得益于其独特的先天条件和对路的后天发展,包括欧洲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民族多样性、人口流动性等因素。作为移民国度,美国多样性的民族带来了多样化的语言,形成了英语为主、其他三百多种语言并存的现象,构建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
1.2 官方重视外语教育
官方重视外语教育是多元化形态的重要推手。欧盟(前身为欧洲理事会)自1972年以来积极斡旋于欧洲各国,大力推动欧洲各国政府间的教育合作。西欧各国每年都召开教育部长会议,及时掌控国家教育培训与经济效能的关联,了解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亚洲、拉美等新兴国家的教育动态。此外,经费投入数量是重视程度的直接表现。美国《国防教育法》中明确提出每年拨款七百二十五万美元用以开办训练班,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开展培训。仅2007年和2008年,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国家旗舰语言项目”,其中包括“中文旗舰项目”,分别获得了1.14亿美元和2.66亿美元的财政拨款。[4]
外语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殖民历史、多民族性、国际发展需求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多元化意识的背后实际传达的是一国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战略眼光,是对实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核心利益的高瞻远瞩,也是顺应时势、发展民生、提升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 教师层面
2.1 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适宜
当代西方国家外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举措是把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外语教学就实现了从侧重于语言能力的教学转向侧重于交际能力的教学,交际教学法、浸入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把外语和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基于内容的外语教学模式大行其道,以期实现外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双赢。这些方法和模式在许多国家已试点成功,源于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各级教育部门机构的通力合作、教学部门与受教主体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完美契合。
2.2 师资力量强、职业操守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强主要体现在专业素养、入职标准、职业道德等方面。首先,学历高、年轻、英美留学经历、全英文授课、聘请英美国家的专家教授上课是外语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有力保障。强化培训、海外进修、聘请外教、引进海归等是欧美外语大国通行的做法。例如,欧洲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派送未来的外语教师到目的语国家学习;美国秉持“教、学、研、思、辩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对外语教师开展多样化和系统化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与评估。[5]
严格把控教师入职标准、实抓职前教育、重视在职教育、关注职后教育是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创始国,美国也是“三位一体”(职前、入职、职后)的外语教师质量认证体系的积极拥护者。它明文规定了不同层级教师应具备的最低学历,如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最低要有学士学位,专业教师和终身专业教师以硕士和博士为起点。此外,作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等。简言之,要保证教育证书的持续有效,外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教育整体水平发达的国家,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意识较强、职业操守普遍较高。德国外语教师平均周课时24节左右,每天还要记教学日记,有的还要兼做班主任,工作量相当繁重却从不抱怨,他们还经常自费参加各种培训。与我们的“不报销,不参训”的做法相比,二者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3 策略层面
3.1 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外语人才培养应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两项基本特征,即不同学段,如小、中、大学(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育教学在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应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建立连续性教育系统。近20年来美国高中阶段外语教育一直保持87%以上的巩固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连贯性保持较好。英国的外语教育发展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区域内小学的相互合作和协作、交流课程方案与实际教学操作方式;区域内小学与中学建立联系,交流课程计划和学生在外语方面的成就。此外,英国的教育技能部还特别强调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在外语教育方面的配合和合作。[6]
3.2 科学灵活的多元考核手段
传统的以卷面考核、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考试、终结性评价为基本特征的考核手段已遭摒弃。放眼全球,各国外语课程的考核手段五花八门、灵活多样,也更加务实,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国为本、以语言习得规律为本,把学生学能的提高、语言学习的宗旨、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施个性化教学。英国采取分级教学,把语言技能分成6个等级,供学生按能力和需求选择。基于计算机的适应性考试模式为美国各地学校广泛采用和推广,该模式有利于教师适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展情况,并依此调整教学进度,以期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荷兰采用专项测试的方式,例如专门测试听力或者是专门测试阅读水平。莫斯科中小学外语教育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列为外语教学工作的首位,外语测试中听力和口试占比约50%,考试内容涉及到学生对目的语国家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
3.3 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
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同时也尊重教学上的“個性主义”。英国西敏斯特大学EFL课程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应试型、深造型和水平提高型等三种培养模式。[7]顾名思义,应试型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某类考试,如雅思(IELTS)、剑桥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深造型注重对外语教育的学科渗透性,包含应试型培养模式,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适应英国大学学习的能力。水平提高型培养模式包括行业提高型和业余提高型。有些国家如德国、希腊不再为在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公共英语,而是针对市场需求、专业特点,量体裁衣为学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SP)。俄罗斯外语教育的4级教育模式,即基础常规外语教育、专业倾向性外语教育、深入性外语教育和特长外语教育,充分体现了面向学生、开发潜能、关注个体、兼容并蓄的战略思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结语
相比之下,我国外语教育方面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缺乏国家层面上统一的语言长期规划;缺失协调系统性外语教学的机构;地区间的外语学习语言环境差异大;外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培养模式还比较僵化;评价手段不够灵活多样;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有待提高等。依据以上各国外语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应综合考虑本土性与国际性、单语性与多元性、区域性与跨区域性,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顺应国际形势;既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又兼顾其他语种;既服务本地,又放眼外地。
参考文献
[1]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国际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 苏赖特著.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M].陈新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朱振林,赵林娟.论外语教育语种多元化改革[J].知与行,2016(1):115-117.
[4] 林津石.中美外语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2(9):149-151.
[5] 程晓堂.英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述评[J].基础英语教育,2006(2):3-7.
[6] 杨华.英国伦敦西敏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启示——以EFL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56-58.
[7] 王克非.国外外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