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分析
2018-09-15阿荣
阿 荣
(兴安盟人民医院肝胆科,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胆囊疾病,患病率约为5%~25%,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以及多种内镜技术的介入,使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为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本文将对胆囊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男性3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8.37±4.93)岁。对照组44例,男性3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45±4.88)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采取三孔或四孔操作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建立气腹,气腹压 12 mmHg,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剑突下、右锁骨中线、右腋前线肋缘下作3个穿刺孔。导入纤维胆道镜,探查结石情况,取出结石,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胆漏,确认无异常后撤除器械。探查胆囊情况,解剖胆囊三角,剥离胆囊。手术后3~6个月,常规使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治疗。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胀、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管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48±0.24)d,对照组为(1.78±0.32)d,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18.18%,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n(%)]
3 讨 论
腹腔镜是胆囊结石治疗的常用技术,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小,术后恢复更快。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主要是利用腹腔镜进行观察、定位,置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胆囊情况,能够发挥照明作用,同时,可灵活弯曲,方便多角度手术操作。双镜联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优势,对患者生理影响小,同时,美观度高,符合患者的审美需求。由于保留胆囊手术无法阻断结石形成机制,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采取胆囊切除术治疗是必要的,能够彻底去除病变因素,达到根治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1.48±0.24)VS(1.78±0.32)d],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55%VS18.18%),差异明显(P<0.05);提示双镜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腹腔镜单独应用,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有研究认为,[2]双镜联合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的胆总管结石再现风险,可能是由于胆囊切除后,局部发生炎症水肿,胆总管压力升高及代偿性扩张,胆汁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形成结石。
综上所述,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肠道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且能够避免术后复发,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