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2018-09-15陈政羽郑金凤
连 婧,叶 婷,陈政羽,郑金凤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科,甘肃 兰州 730000)
临床上在治疗乳腺癌时,化疗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在外周静脉输液中,往往运用中心静脉置管(CVC)或留置针置管的方法,在强刺激和高浓度药物的影响下,容易损伤血管,再加上反复静脉穿刺使患者痛苦增加,诱发诸多并发症,降低患者的耐受性,所以在乳腺癌化疗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置管方式尤为重要[1]。因此,本文对PICC置管运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1.4±12.6)岁,其中20例浸润性癌、22例非浸润性癌;观察组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5±12.7)岁,其中19例浸润性癌、23例非浸润性癌。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留置针置管:在对血管进行选择时,要注意血管的显露性和弹性,通常选择健侧肘部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护士要坚持无菌原则,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出现回血后,送入留置针导管,然后将导丝拔出,并且运用3M透明贴对针头进行固定。
1.2.2 观察组
行PICC置管:插管前,运用肥皂液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彻底清洗,对插管长度进行测量,然后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外展插管侧手臂90°,使血管的弯曲减少,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护士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和方巾,确定血管位置后,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送入PICC导管,插入导管至测量长度后,将针套和导丝拔出,将肝素帽接上,运用5 mL无菌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对穿刺点进行压迫,然后将无菌雷夫诺尔药纱覆盖上,运用3M透明贴进行加压包扎,经X光片检查,明确PICC导管位置。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及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并且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满意度,有三个等级可供患者选择,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5.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物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均较低,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n(%)]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化疗治疗,为了使反复穿刺导致的伤害减轻,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PICC置管因为具有安全性好、成功率高、不需要换管等诸多有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2]。有研究发现,PICC的导管具有较强的组织相容性,可以使患者的不适感减轻,并且还能预防感染和静脉血栓,使留置时间延长[3]。但是在PICC置管中,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机械性静脉炎,所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置管前后,严格坚持无菌原则;②置管时,掌握技巧,动作轻柔,避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③对局部皮肤变化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4]。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中,运用PICC置管,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预防静脉炎,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