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9-15张海珍马芬梅
张海珍,庄 婷,马芬梅,贾 静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科,甘肃 兰州 730000)
乳腺癌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因为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待到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经为中期或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其5年生存率不高,所以患者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运用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9.3±11.4)岁,其中17例为右侧、22例为左侧;观察组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9.4±11.5)岁,其中18例为右侧、21例为左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发病部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药物护理及监测病情等。
1.2.2 观察组
行心理干预:①心理疏导。责任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将患者的文化程度、人生经历以及性格特征作为基本依据,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且运用权威知识、自身经验来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请一些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等消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责任护士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交流会,使患者相互交流经验,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家庭支持。责任护士要给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的情况,让家属了解到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和安慰患者,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并且对于已婚的患者,还应该对患者丈夫进行心理指导,多陪伴患者,与患者一起对抗疾病;③认知干预。责任护士可以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册、播放视频以及一对一交流等方式,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乳腺癌的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视自身病情,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害怕,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评分呈正比关系。同时,运用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价两组生存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说明生存质量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低,且QLQ-C30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s,分)
组别 QLQ-C30评分 SDS评分 SAS评分对照组(n=39) 60.11±3.45 42.96±2.45 41.78±2.16观察组(n=39) 80.12±2.87 36.23±2.55 33.24±2.51 t 9.713 10.772 6.273 P<0.05 <0.05 <0.05
3 讨 论
乳房作为女性的一个重要性征,乳房切除后容易降低患者的身体形象感和性认同感,使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并且有研究发现,情绪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不良情绪能够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促进突变的细胞株增殖,从而诱发多种疾病[2]。乳腺癌作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通过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增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同时,通过普及疾病知识,可以使患者的担忧和疑虑消除,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4]。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心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自我保健,使预后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