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把金针度与人

2018-09-14沈家良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选材要点题目

沈家良

选材能力指动笔作文时寻找到相关素材的能力。学生选材中常常面临三种困境,要么无材可选,要么选材陈旧,要么选材肤浅。出现这三种情况,究其根源均与选材能力不足有关。

事实上,生活中不缺乏素材。我们每天会看到很多现象,听到很多事情,思考很多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这里使用“可以”,是想说明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虽然具备成为素材的条件,但它们并不必然能作为素材使用,那些过于陈旧的材料,如洗衣服、做饭等,一般不适宜作为作文素材。当然,如果洗衣服、做饭的过程中发生了有意义的事或是由此引出了有意义的思考,则另当别论。这说明,选材能力不是生而有之的,而要经过后天的训练。

“一见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冥思苦想皱眉头,东拼西凑无厘头。”这首《作文“头”字歌》道出了时下小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选材切题的意识、指导学生恰当选择材料呢?

让材料与主题互动起来

在作文中,主题统帅材料,材料表现主题。没有主题就没办法选择材料,没有材料就无从提炼主题、表现主题。

无论一道作文题还是一则写作素材,在信息呈现上都含有显性、隐性两种要素,或称之为确定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如作文题《让我牵着你的手》,确定的信息是:有两个行为主体,人物有联系,故事有交集。这种确定性的信息能保证题目有必要的限制条件。至于牵着谁的手、因为什么原因牵手、发生了什么故事等都不确定,可能是牵着亲人、朋友的手,也可以是牵着动物、植物的“手”,甚至可以围绕“牵”的主题写自己的愿望。从这个角度看,题目信息的具体化和文章主题的明确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选材决定的。同样,一则材料也存在多个侧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因此,写作中题目和材料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参照的关系,在这种互动中彼此的意义都得到明确。我们通过一个教学片段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

师:李渡同学,请你简单地说说你的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写了哪些内容?

李渡: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爸爸》,写了四件事:第一件写爸爸无限制地给我布置作业,我很反感;第二件写爸爸是外科医生,从不收别人的红包;第三件写爸爸有时脾气不好,同妈妈吵架;第四件写爸爸出差时给我买了很多我喜欢的书。

师:文章内容很具体。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赞扬爸爸,还是批评爸爸?

李渡(摸摸脑袋,支支吾吾):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生1:老师,李渡的文章没有中心,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大家看:第一件事写爸爸布置作业,他有意见;第二件事赞扬爸爸不贪,无私;第三件事反映爸爸脾气不好;第四件事说明爸爸关心他的学习。这样组织材料,作文的目的很不明确。

师:是啊,你们看,写得多散。写文章之前,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李渡把这四件事放在一起,看不出是赞扬还是责备爸爸。其實,这四则材料,每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如果是为了赞扬爸爸正直无私,写什么呢?

生2:集中写他拒收别人的红包和礼物。

师:对。如果集中写他同妈妈吵架,是想说明什么呢?

生3:批评爸爸急躁,脾气不好。

生4:还可以表达出希望家庭和和美美、幸福和睦的意思。

师:如果用《爸爸,请给我点空间》做题目,选哪些材料最好?

生5:选爸爸给他布置大量的作业。

师:如果是劝爸爸教育子女要讲究方法,可选哪些材料?

生6:也可以选爸爸布置作业。

师:要表现爸爸关心孩子的学习,可选什么来写?

生7:爸爸出差时还不忘为他买书。

师:如果用《爸爸,我想对您说》做题目,可选哪些材料呢?

生8:可以选赞扬的材料。

生9:可以选批评的材料。

生10:我觉得两方面都可以选。

师:为什么?

生10:因为这种书信体的作文可以先赞颂爸爸的好品质,然后提出希望爸爸改正缺点的愿望。

师:是的。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1:写文章要有目的。

生12:要根据题目的意思选材料。

生13:材料侧重点不同,表达的中心就不同。

师: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检查一下你们的作文,看看写的内容是不是切合文题和主题。

这个教学片段通过材料、题意和主题的多角度互动辨识,帮助学生建立了材料与题目的关联意识。片段中,学生既站在评价者的角度考察他人的习作,又从作者的角度反思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对作文中内容与主题不切合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选材能力。

让评价量表与自主修改观照起来

用评价量表来判断材料切题与否,可以使学生更明确地判断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修改与调整。评价量表中的评价项目是通过材料切合题意的关键点及表现程度来描述的。教师自己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等级量表时,最好从文本特征的角度确定评价指标,因为从这个角度考察作文相对客观,对作文水平的分析、评估也相对可靠,其评估结果能为作文修改提供更实在的指引。

下面以《他(她)又成功了》为例,简要介绍教学过程:1.切分关键词:题目中含有“他(她)”“又”“成功”几个词,其中“又”是题眼、关键词。2.分析内涵要点:“他(她)”,人物具有明确性和唯一性;“成功”意思是达到或实现某种有价值的事情或事件,获得预期结果;“又”次数多,含有“连续”“每次必定”的意思。3.为每个要点划分出等级量表,以便描述作文材料在这些要点上的表现等级。4.对照量表(如下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修改。

根据量表的要点解析和相应的等级水平要求,让学生进行辨识评价,他们能明确地认识到:第一则材料的行为主体不符合要求,所以这一项评价得“0星”;第二则材料与“成功”不完全吻合,所以这一项评价得“0星”;第三则材料比较切合题意,所以三项都可以得“5星”,考虑到材料新颖性不足,故“又”项评价也可以只给“3星”;第四则材料的前半部分内容不健康,故这一项评价得“0星”。据此,学生再观照、评价、修改自己的作文,其选材切题的意识就会增强。

让切分要点与审题立意比照起来

1.切分人物进行比照

判断一篇记叙文的材料是否扣题,可以从被记叙的主要对象——“人”这一行为主体来衡量。因为小学生所写的记叙文主要是记事和写人两类,而它们都是围绕“人”来做文章,所以评价或反思题目中存在两个及以上叙写主体的记叙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圈画比较”的方法,考察不同行为主体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以判定材料是否存在切题不准或不够的问题。

一名学生以《我家的“吉祥三宝”》为题,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家有三口人,我是太阳,妈妈是月亮,爸爸是星空,我们是“吉祥三宝”——月亮围着太阳转,星空每晚照看着我们。我很幸福,长得也很酷,大眼睛高鼻梁,名牌鞋子好几双。我的成绩很好,在班级我是班长,学校的英语竞赛,我每次都拿大奖。我的智商很高,常常和爸爸妈妈比赛猜谜语,他们都败在我手下。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野炊,我做的烤虾色香味俱全。我想拿去孝敬爸妈,让他们夸夸我,没想到他们闻了闻,笑了笑,放到了桌上。真没趣!

这个片段中,行为主体有“我”“爸爸”“妈妈”。如果将文中的人物圈出来,就会发现写“我”的句子有6处,而写“爸爸妈妈”的只有一处。和题目一比较,不难发现,写爸爸妈妈的内容缺失了,材料与文题切合度不高。

2.切分话题进行比照

话题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在思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结构成文。这是一种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题形式,它淡化了审题要求,放宽了文体限制,使学生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和表达形式,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文章主旨与所选材料脫钩或偏向的问题。

话题作文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即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如:常见这样的孩子,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冷嘲热讽,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别人喝彩(材料)。其实,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为别人的成绩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提示语)。请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中心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要求)。

有的话题作文直接出示话题、要求和提示语,没有材料。如:以“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话题)。可记叙与钱有关的人和事,可讲述与钱有关的故事,还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提示语)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地名、人名(要求)。

还有的有提示语和话题,但没有限制性要求。如:人生的舞台上离不开全力以赴,哪怕是唱一首歌,踢一场球,答一张卷——无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将在全力以赴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提示语)。请以“全力以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话题)。?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材料只引出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学生可以由材料出发,但不能拘泥于材料,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通过切分话题的各要点,如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来审题立意,或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比照修改,是使材料与文题、文意高度切合。

3.切分事件进行比照

我们知道,每一个事件、每一段经历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记叙文中的材料是否切合题意,还可以通过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判断。即:先将事件或经历划分为几个阶段,接着用“谁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概括事件每一个阶段的要点,然后考察这些要点排列起来的故事链,比较不同人物在故事链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与题目规定的主旨相对照。

(作者单位:仙桃市弘文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选材要点题目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追根求源
2015年报道要点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