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效果研究
2018-09-14陈功尚
陈功尚
(黄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黄冈 438300)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诸多不良事件如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当前在治疗冠心病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冠脉介入以及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基础。因此,本文对冠心病治疗中运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女22例、男27例,病程1~5年,平均(2.7±1.4)年,年龄44~77岁,平均(60.5±9.3)岁;对照组女21例、男28例,病程1~6年,平均(2.8±1.5)年,年龄45~78岁,平均(60.6±9.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即洛伐他汀分散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230,规格20 mg)口服,20 mg/次,1次/d;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25 mg)口服,25 mg/次,2次/d;阿司匹林片(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4907,规格100 mg),100 mg/次,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即卡托普利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986,规格12.5 mg)口服,刚开始治疗时,12.5 mg/次,2次/d,连续治疗2周后,改为25 mg/次,2次/d,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给药剂量,最大剂量为50 mg/次,3次/d,1个疗程为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①显效。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且ST段恢复正常;②有效。与治疗前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且ST段恢复至0.05~0.1 mV;③无效。症状和体征变化不明显。同时,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脑钠肽(BNP)水平,并认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BNP水平对比(±s,ng/mL)
表1 两组BNP水平对比(±s,ng/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9) 212.5±101.56 205.4±63.25观察组(n=49) 216.3±102.44 167.2±58.11 t 0.782 8.176 P>0.05 <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冠心病主要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血管腔阻塞或狭窄,使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病[2]。临床上在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他汀类药物等,虽然可以使心脏负荷减轻,使心脏供血得到改善,但是无法获得满意疗效[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可以使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和缓激肽水平增加,使内皮功能得到改善,使平滑肌增生因子的表达减少,从而使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得到改善[4]。卡普托利片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对血管炎性反应进行抑制,使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使斑块的稳定性增强,并且还能使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增强,避免形成血栓,使心脏负担减轻[5]。同时,卡普托利片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使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改善心功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使治疗效果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