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09-14韦开福覃绍明
韦开福,覃绍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心脏性猝死又叫猝死型冠心病,简称SCD。多是指平时没有心脏病史或仅有轻微心脏病症状的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亦非自伤,由于心电衰竭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突然死亡[1]。而SCD常在医院发生,导致了很多重大的医疗纠纷。对此,我们归纳和总结SCD的各个因素,分析各个高危因素对SCD的影响程度,并将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和赋值,制定SCD的无创预测表。结合患者的评分来客观的评估SCD的风险,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SCD的发生概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存在SCD危险因素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冠心病56例,高血压病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8例,心肌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再随机选取无SCD危险因素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SCD的发生情况,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运用SCD无创预测表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量化和评估,并给予患者规范的诊疗与治疗。统计危险分层的SCD的人数,对不同危险分层的SCD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3]。运用SCD无创预测表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观察患者家属对SCD风险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SCD,患者家属是否能够接受[4]。见表。
SCD无创预测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多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SCD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SCD的发生比例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CD的发生情况 [n(%)]
2.2 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发生SCD的情况比较
通过上表中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发生SCD的情况分析,各危险层之间进行比较可知,很高危组发生SCD的概率要高于高危组,而高危组要高于中危组,中危组要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发生SCD的情况 [n(%)]
2.3 运用《SCD无创预测表》与患者家属交流理解与接受情况
通过运用SCD无创预测表来量化患者的SCD风险,并与患者沟通,治疗组的患者家属比对照组的患者家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SCD发生的风险程度和后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运用《SCD无创预测表》与患者家属交流理解与接受情况
3 讨 论
诱发心脏性猝死的因素主要是心律失常,这主要是由于心电不稳定导致的。在日常心率失常治疗时容易被忽视治疗,多数只是针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没有对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和对症下药,这也是诱发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因素[3]。因此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应该定期做详细体检和随诊,这样能够及时的处理各项异常情况。但是,诱发SCD不仅仅是心率失常这一种因素,可运用SCD无创预测表来对SCD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并对SCD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客观评价,方便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SCD的风险程度,进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准确、及时对各种发生SCD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防治,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SCD的发生,提升心脏性猝死的预测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