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13陈惠燕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存在问题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进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文章先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给出具体对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 引言

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结合的学科,许多学生在最初接触语文时觉得语文生动有趣,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量加大,導致许多学生对语文兴趣降低,单一的识字方式,没有一丝放松的阅读课堂都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压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从学生出发,制定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建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

虽然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强调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许多教师依然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让学生去被动的接受知识。经常地课堂现状便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知识点,学生拿着笔在台下奋笔疾书,这样虽然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学生只是依赖于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自己无法对语文进行思考。例如在讲授《猜字谜》这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了几个字谜,如“牛过独木桥”等等让学生猜,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猜字谜,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思考,老师看到久久没有人回答,便直接告诉了学生答案。这样在课堂中没有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使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师教学方法老旧

现在的小学课堂虽然都配备了多媒体课件,但部分教师觉得做课件麻烦,用课件还没有自己讲课快,所以不喜欢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对于教师的文字性内容常常不能理解,而多媒体中生动有趣的动画、图片以及活泼的视频都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为具象的知识点方便学生理解。但由于教师的不使用,依然是“一言堂、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没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更别说可以在课堂中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了。例如在教授古诗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到古诗当中的情境,此时教师让学生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便迅速知晓。但教师只是为学生解释每一句古诗的意思,让学生去分析、理解,许多学生根本就无从下手。

(三) 语文课堂脱离实际生活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然而,教师在解读文本,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忽略了语文的生活性,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去背诵、记忆知识点,很少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语文的韵味。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都成了考试的工具,每天学习语文的目标只有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让学习语文变成一项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不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 完善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一)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想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首要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内容,更好的凸显学生主体。

例如在教授《搭石》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给每一个小组安排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来当班级的小老师,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教师可以给第一小组安排解决课文当中的生字词,并找出重点词语的意思;给第二小组安排分析文章段落,看看不同段落讲述的内容是什么;给第三小组安排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给第四小组安排情境拓展……在教师的安排下,每一个学生都快速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为了展示更好的内容而努力,小组中的小组长也很好地发挥了领导组员的作用,让每一位组员都参与进来,特别是小组中的后进生,组长安排了相对简单的任务给后进生组员,让后进生组员也为小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语文起来更有劲了!最后,在课堂展示中,每一个小组都有模有样的进行展示,当课堂的“小老师!”展示课本情景剧的小组还进行了拓展,针对文章中描写有老人过搭石要怎么办?一位组员还扮演起了一位跛脚的老人,说自己的腿脚不利索了,过不去了,立马有村民过来帮助老人,背着老人过了河!这样的展示让台下的学生立马感受到村民的心地善良,文章的重难点不攻自破。这样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参与积极性更强了!

(二)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下,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充满多样性,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趣味的情境,使学生走进语文,亲近文本。

例如在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篇课文时,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在那灿烂的岁月中》,这首歌曲在一开始就讲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句歌词,并在这一首歌曲中反复出现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最开始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当歌曲唱到高潮时,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看到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帮助村民们挖水井,学生不禁大呼“毛爷爷!”是,亲切的称呼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课堂情境当中,感受到毛主席为了帮助村民自己亲力亲为,看到村子里没有水井,自己立马就帮助村民挖了一口水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想要知道我们的毛爷爷做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之初就走进了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当中,这篇课文是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音乐、视频这类趣味的形式让学生课堂参与性大大提升,也能够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三) 让生活与语文相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语文,更好的学以致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我是小小识字大王”游戏,低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师为学生布置在生活中识字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周围环境,提升自己的识字量,在每一个月的“识字大王”比赛中,说一说你这一个月从生活中认识了哪些生字,评选出班上的识字大王!这样的游戏让低年级学生参与性十足,每一位学生课余时间也不去玩了,一看到陌生的字就缠着爸爸妈妈问这是什么字,久而久之,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更多的字,更好的发现生活与语文的联系。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文本走进生活,让学生找到生活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荷花》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后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的荷花池旁,让学生观察荷花,看看我们生活中的荷花与作者笔下的荷花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在生活中感悟语文,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三、 结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避免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凸显学生主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发现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额尔登托娅.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9):191.

[2]姚蓉.简析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64.

[3]张书民.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31):57.

作者简介:

陈惠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玉坂小学。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存在问题小学语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