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2018-09-13张孝伟
张孝伟
摘 要: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地理作为与环境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更要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大幅度提升环境的教育力度,在学生思想中植入可持续发的观念,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对此,本文则从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环境知识、借助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以及注重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等方面分析具体渗透途径,望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102-02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资源的过度使用成为威胁地球环境的主要因素。当前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并对其投入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进行改善,所以保护环境已成为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正因如此,环境教育也走进课堂成为地理教学的闪光点,尤其高中阶段处于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能更好地深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使其在未来发展中予以行动,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理教学与环境二者关系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主要涉及自然环境、区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知识点,该知识点以自然地理作为支撑并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将人地关系作为线索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环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保护和爱护环境的意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水环境、地域与生产等都紧紧围绕环境教育展开阐述,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和环境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此外,在高中地理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推动该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使其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环境问题,特别因环境污染所致的问题对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也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地理教师可以搜集环境污染和破坏案例并整理学生身边发生的有关环境事件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价值观。
(二)有利于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在短期内就可以养成,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和积累,因而想要让学生养成保护的环境行为就需要从全局着眼,从小处着手,在一点一滴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多种案例将其带入预设的情境当中,为学生传递保护环境等正能量。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改变传统的被动思考方式,开始主动学习和掌握环境知识并逐渐渗透到日常行为当中,最后养成好的习惯。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知识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虽然范围较广,但程度浅显,学生较易理解。教材中涉及很多和人类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理知识,例如交通、城市、农业、工业、海洋、陆地、大气等,也相应地阐述了人类和自然该如何协调共处等问题,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使二者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大气环境》一课为例,教师除了讲解教材知识之外,还可适当拓展其他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该如何对大气环境给予保护,学会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与此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明白,水循环并非无限制,促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地理教材还涉及“人口与环境”等知识,通过分析人口问题延伸至环境,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看来,教材是高中地理教师渗透环境教育和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特征合理利用从地理教材中挖掘的环境教育因素,便于学生能系统化学习环境教育知识,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环境习惯和意识等教学目标。
(二)借助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师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尽可能使环境教育内容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真正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名为“啊,地球出汗了”的漫画图,使学生直观看到当前全球气候正逐渐变暖的现状,之后再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后天》的片段和“气候变暖造成影响”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思考,并和其他同学相互讨论人为在气候变暖过程中占据几成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弊端”等问题,学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气候变暖的危害。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可邀请多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伐木者、政府官员、世界环保组织成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等不同人物角色,再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温室效应。
此外,地理教师还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环境话题唤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例如,现实生活中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都和日益被破坏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借助学生熟知的汶川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事件提出问题:“为何会发生特大级地震?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环境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增强知识应用能力。上述教学中,地理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科学且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和意识。
(三)注重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和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高中地理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于服务生活的道理,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正因如此,需要地理教师适当地将课堂教学目光转移至课外实践,在课外活动中获取学习资料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其中,家庭是课外渗透环境教育的最佳场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参与其中,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行动,不仅在于提升地理教学效果,更将保护环境意识渗透到更多的人群当中。此外地理教师还可借助世界环境日、植树节、地球日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宣传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人类不良行为对环境和地球破坏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肯定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良好习惯,更好地提升环境教育渗透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高中地理学科也应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渗透环境教育符合学科要求以及时代发展趋势。
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同时也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环境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赋予该学科全新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预期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孟俊梅.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分析[J].学周刊,2016,(6).
[2]何丽红,郑文武,周芝等.湖南省高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地理课程渗透途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
[3]杨勇.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56).
[4]慕湘.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35).
[5]于伟英.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7,(10).
[6]陆惠英.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