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8-09-13杜成露
◆杜成露
一、引言
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初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针对初中学生九年级毕业时所要达到的五级标准指出,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1]显然,着眼于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的阅读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们亟需改善阅读课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阅读教学的障碍,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优势
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其中的每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着特定的记忆,鼓励新的思维,它们是记忆激发器。思维导图中的每个记忆激发器是揭露事实、思想和信息的关键,也是释放大脑真正潜力的关键(东尼·博赞,2007)。[2]它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模式,通过对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具有简单、高效的思维特征,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力、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课标》对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结束时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如何解决学生不爱阅读、怕阅读的问题,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教师通过巧用思维导图的形象性与图文并茂优势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科学可行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分理解英语文章的知识体系与脉络,使学生更容易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进而从根本上优化完善自己的阅读能力。褚亮、曹蕊认为(2016),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以图导读”的学习模式下解决阅读问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从具体运用的实际效果来看,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学生确实能够更加全面、快速地把握文本脉络,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四、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分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环节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知识“串珠成线,接线成网,套环成链”,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既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又有助于学生建构自身的阅读网络。笔者以人教新目标《Go for it》(2013年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中的Section B,2a--2b(Singapore--A place You Never Forget!)为例,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具体举例说明。
(一)读前活动
祖瑞认为(2011),读前任务的目的是组织学生通过搜集、了解与所要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等。[4]笔者习惯通过“头脑风暴法”,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在激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同时,有效导入文本主题,把学生的思维指引到与文本阅读内容相关的主题上。
课前,笔者安排给学生两个任务:去旅游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你要去新加坡,对新加坡有哪些方面的了解?笔者要求学生分别以“Travel”和“Singapore”为核心词,小组合作完成对应思维导图,然后在课上展示汇报他们的思维导图绘制结果(如图1、图2)。
图1 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完善该思维导图
图2 该思维导图选自学生作品的其中之一
笔者设置任务一的目的就是引出“Travel”话题,引导学生结合“Have you been to...?”“Have you seen...?”“Have you tried Chinese food/Western food/...?”等句型分享旅游经历,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做一些铺垫。设置任务二的目的就是通过读前设问“How many popular singers do you know in Singapore?”“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n Singapore?”“If you would like to visit Singapore,whatdo you know orwantto know about Singapore?”等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搜集、讨论有关新加坡的一些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迅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为接下来的读中活动作了很好地铺垫。
(二)读中活动
杨延从认为(2017),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从整体理解的角度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5]读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从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这个环节,笔者主要通过略读和细读两个阅读策略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语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有助于简化阅读任务。
任务一:略读
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圈出主题句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这个步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每一段的大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而又清晰的认识。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文章的大意通常是段落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而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往往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在本课例中,大部分学生通过略读找到了文中四个段落的主题句:This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is a wonderful and safe place to take a holiday./Singapore is also an excellent place to try new food./Singapore has a Night Safari(a zoo)./The temperature i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找出各主题句中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即a wonderful place to take a holiday(location and language)、food、a Night Safari(zoo)和 weather(temperature)。该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每个段落的主要话题,即内容图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涉及的话题。
任务二:细读
周凤敏认为(2014),在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致浏览文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核心意思,依据自我拟定的核心意思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再逐一对应进行细致阅读,找出围绕文章中心内涵的关键信息,并运用关键词进行总体概括,将其作为文章核心思想的分支,最后依据文章的相关内容,为每一个分支衍生出诸多相关分支,并保证每个分支都与关键词相联系。[6]
在本课例中,笔者要求学生先快速通读整篇课文,并带着“How many reasons can you find for visiting Singapore?”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去新加坡的八大理由;其次,笔者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概括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词(分别是location,language,food,zoo和temperature);然后,要求学生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解释每一段的中心词。在绘制思维导图前,笔者根据五个核心词先让学生完成如下填空任务:
图3
1.Location:in Southeast Asia
2.Language:Chinese and English
3.Food:Chinese food and new food,such as Indian food,Western food,or Japanese food.
4.Zoo:There is a Night Safari that you can go at night
5.Temperature:It’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
笔者给学生一个核心词“Singapore”,结合文中四个自然段的核心词,以四人小组合作形式,共同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然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补充。最后,笔者以PPT形式向学生展示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3)。
(三)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通过两种形式来检验学生的语言输出情况。一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在复述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再次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主要内容。二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写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主题,促进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内化、吸收和创新,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升。
任务一:以思维导图为支架进行课文复述
复述任务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教师通过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可有效促使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重构。笔者利用读中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思维导图(如图3)作为支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课文复述,训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归纳、总结、加工处理等能力,达到让学生深化理解重点句型和重点词汇等目的,也为下一个环节用思维导图写文章做好了准备。
任务二:以思维导图为支架进行写作
“读”是积累素材的手段和方法,“写”则是思维产出的结果。读写结合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通过写的方式适时、适度拓展话题的广度和深度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文本与话题的理解。笔者所任教的学生都是来自西藏,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的美丽地方,笔者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介绍西藏或自己的家乡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先讨论出写作所需要的思维导图支架(如下图4),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介绍西藏或自己家乡的旅游广告。
图4 选自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介绍西藏的思维导图
五、结束语
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适时、合理、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在读前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导出话题;在读中阶段,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内容和篇章结构梳理,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获取阅读文本的关键、重要信息,依据文本核心内容和关键词,小组合作或自主完成思维导图,从中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在读后阶段,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复述或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写的能力,增强其语言输出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之,引导八年级学生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或组织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能力,也能积极促进八年级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发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