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起草说明
2018-09-1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1 造模动物[1-5]
现用于造体癣模型的动物有猩猩、裸鼠、猴、兔、豚鼠、大鼠、小鼠等,豚鼠、大鼠是常用的造模型动物。豚鼠对多种病原体敏感,常用于多种病原体的分离与诊断,是建立体癣模型最适宜的动物。一般选用成年动物,雌雄各半。
2 饲养环境[6]
动物饲养环境应符合GB 14925-2010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等要求,符合相应标准及等级动物饲养环境的要求。
3 造模方法及评价依据
目前体癣的病因病机尚无明确定论,但有“真菌感染是发生体癣的重要因素”的学说。中医则因肤热多汗、湿热内蕴,或久病气血亏损、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等所致。主要基于西医学说制备体癣模型。以西医标准评价为主,中医标准供参考[7]。
体癣动物模型评价的西医标准依据的是《皮肤性病学》[8]:①轻微的炎症、红斑、丘疹、水泡;②有丘疹和水疱组成的边缘,中央有愈合倾向;③确诊需真菌学检查,包括直接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但阴性不能除外诊断。体癣模型评价的中医标准依据《中医皮肤病学》[9]:①初起出现群簇针头大小淡红色丘疹;②边缘清楚,覆盖鳞屑;③中央炎症较轻或色素沉着;④可发全身或大部分肢体;⑤炎症较重时边缘有断续水疱、脓疱、结痂;⑥镜检可查到菌丝与孢子。
3.1 刮伤法接种须癣毛癣菌(或石膏毛癣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等)制备豚鼠(大鼠体)癣模型[10-11]
原理:导致体癣的真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还有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紫色毛癣菌等。真菌侵入表皮后寄生于表质层,只在局部引起轻度炎症,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常可见丘疹、水疱,表面一般无渗液。
与临床指标吻合情况:本模型符合西医标准①②③,吻合度≥90%;符合中医标准①②③⑤⑥,吻合度≥80%。
注意:刮伤的面积直接影响后期真菌的接种;接种区域的打磨深度不好控制,应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3.2 穿刺法接种石膏毛癣菌制备豚鼠体癣模型[12]
原理:皮肤真菌感染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还有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紫色毛癣菌等。真菌侵入表皮后寄生于表质层,只在局部引起轻度炎症,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常可见丘疹、水疱,表面一般无渗液。
与临床指标吻合情况:本模型符合西医标准①②③,吻合度≥90%;符合中医标准①②⑤⑥,中医吻合度≥60%。
注意:接种真菌的量及活度是影响体癣模型的重要因素,应尽量一致。穿刺法所致豚鼠体癣模型对中药水煎液和粗提物比较敏感。
4 观测指标
4.1 表观指标:I类指标(核心指标)
体癣的表观指标在西医诊断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评价体癣动物模型时,表观指标也应占主要地位。体癣动物模型红斑面积(可以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具体面积的大小)、鳞屑情况等是最直接的表观指标,可将其分四级进行积分:0分:无病变;1分:少数红斑性丘疹或病变趋向痊愈,新生体毛长出;2分:红斑融合或呈岛状散在且周围发红;3分:红斑全面扩大,有大量鳞屑及厚皮;4分:伴有出血及病变。体癣动物模型其他相关表观指标也可以进行四级分级,有利于对模型情况的判断。分级情况如下:
表1 体癣动物模型表观指标的分级
根据西医诊断标准,体癣最直接的表现为病变局部皮肤有弥漫性红斑、细碎鳞屑、小片棕褐色结痴。表观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体癣模型复制成功与否,是核心指标,权重系数0.4。
4.2 病理指标:II类指标(直接相关指标)
体癣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局部病理变化,动物皮肤鳞状上皮明显增生,角化层增厚,皮下组织可见弥散性炎细胞浸润。
体癣局部皮肤病理改变是评判皮损程度的依据,体癣局部组织病理半定量参考标准[10-11]:“-”:背侧皮肤鳞状上皮、角化层、皮下组织正常;“+”:背侧皮肤鳞状上皮有增生,角化层有增厚,皮下组织可见散在炎细胞浸润;“++”:背侧皮肤鳞状上皮明显增生,角化层明显增厚,皮下组织可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背侧肤鳞状上皮显著增生,角化层显著增厚,皮下组织可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
病理指标可准确反映体癣炎细胞对受损组织各层皮肤的浸润程度以及受损组织各层愈合情况,专属性强,是直接相关指标,权重系数0.3。
4.3 病原学指标:II类指标(直接相关指标)
体癣病灶皮肤逆培养阳性率是模型成功的重要指标,体癣病灶皮肤逆培养阴性率是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其专属性强,与病理指标一样是直接相关指标,权重系数0.3。
4.4 指标分类
表2显示,将以上体癣动物模型各类指标进行分级,并确定权重系数。
表2 体癣动物模型各类指标权重系数
体癣动物模型I、II、III指标可参照文献法,均按整体为1进行各自的量化积分,同一类的指标如表观指标(I)是由红斑面积、鳞屑情况、皮毛光泽度、皮毛脱落、结痂等多项指标组成,目前是按同一贡献度计算;如观察的表观指标有5项,积分时各项小指标均为0.2,该指标最高分值为0.2。如具体每一类指标中有特殊重要的指标,可参照指标分级时的权重,再对同一类指标中的小指标进行不同的权重分级。II、III指标的计算同此。
每一类指标造模成功后的总积分,乘以相应指标的权重,将三级指标积分相加,即体癣动物模型制备成功时的总积分[13]。按上述方法计算,刮伤法接种须癣毛癣菌(或石膏毛癣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等)制备豚鼠(大鼠体)癣模型总积分约为0.84,穿刺法接种石膏毛癣菌制备豚鼠体癣模型总积分约为0.92。体癣动物模型成功率相对较高,每次造模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总积分,为保证每次制备体癣模型的基本一致,建议总积分可以有30%左右的偏差,以此作为评价体癣动物模型成功与否的标准。所得总积分大于0.6,可认为该模型制备成功。本草案计算方法及所得总积分仅供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制备模方法所观测指标另行计算,适当调整。
4.5 说明
本草案及起草说明中的权重系数仅提示该类指标在体癣模型制备及判定中的重要性,研究者可根据具体体癣模型防治实验,适当进行调整。
表观指标、病理指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可能因在不同的体癣模型中采用标准不一致,分类也会有所差异,可能未全面涵盖体癣相关的所有指标。上述标准及指标重点提示,应根据各类指标对体癣模型的贡献度不同进行分类,尽量将单纯的定性描述转变成可量化或半量化指标,提高判定的可控性;所列的具体分类、指标等是供参考的,可根据具体体癣实验研究的特点增减或另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