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8-09-11王龙庆
王龙庆
摘 要: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所学知识层次的深入,所以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有所突破。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实践教学
分层教学即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情况的不同所进行的有效且分层次的教学。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发挥到最好的状态,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够取得应有的进步。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学习伊始较为被动,一来是因为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再有就是在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久而久之落下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学习中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成就,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根据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小组划分
对于学生而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全面学习,我们可以引入小组的模式进行。但是怎样的划分合理?合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情景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融入一定的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的表现进行有效划分。首先,学生的抽象思维各不相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对逻辑思维较弱的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原本比较抽象的思维能够在一个更加具体的画面中展示出来,通过反复的练习和锻炼,加强学生对抽象思维空间的理解,从而可以为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根据学习态度等多种综合因素的不同,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组,这里我们可以初步运用考试的成绩和平时的课堂成绩作为考量。将成绩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发展思维的学生分为A组,将平时比较努力的且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学生分为B组,将学习稍弱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分为C组,这样有针对性地分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能够更加有效,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使得自己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数学课堂分组教学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按照之前既定的分组进行划分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学习模式。对于A组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发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思考时间,不断进行思维拓展,以便在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见解;而对于B组的学生来说,还是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要让学生将基础知识的根基打得更加牢固,然后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朝着A组的学生进行发展,以他们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追赶。而对于C组的学生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教师可以运用比较丰富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首先对数学感兴趣,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对此,教师可以大量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事情着手,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抗拒,在实施了这一步的计划之后,便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开始着手基本的知识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主动,在学习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互动交流,创建良好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在小组内的学习也要进行合理的交流。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交流的空间比较少,在课堂中我们会以讲解为主,给学生留下的时间是很少的。因此,课后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在课后的时间是比较自由的,气氛活跃,不受课堂的约束,在交流的时候可以更加轻松,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有效。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相互学习,获得共赢。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而言,都是比较有效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组织,进行自由的分层,在学习中你追我赶,不断地超越他人,也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进行合理的计划性的学习。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更加轻松,对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够做到详细的了解,在教学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
性,使得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周俊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數学思维能力[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7).
[2]顾友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