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MDT 探索改革新路径
2018-09-11
分级诊疗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分级诊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为业界广泛探索的方向。江西省肿瘤医院以多学科会诊(MDT)为抓手,创新肿瘤诊疗机制,在省内率先成立多学科会诊中心,探索出一条以“互联网+”MDT诊疗模式助推分级诊疗的新路子。
求变:改革诊疗体系
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肿瘤医学界逐步意识到单学科治疗无法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分科治疗体系难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诊疗策略。于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整合不同学科优势,变革现有诊治模式,构建新型诊疗体系成为肿瘤医学的演进方向和发展趋势。
面对肿瘤病人的迫切需求,江西省肿瘤医院先行先试,率先引入MDT模式,探索肿瘤病患“互联网+”MDT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新途径。
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搬,也没有既成的模式可循。该院统筹规划,延揽优秀人才,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构建了满足需求、功能齐备的多学科诊疗体系;建立管理制度。将推行肿瘤单病种多学科治疗作为规范诊治突破口,制定了《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制度》,为全面铺开多学科治疗模式奠定了基础。组建10个诊疗组,遴选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首席专家。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领衔各学科专家组建诊疗团体,不定期讨论“个体化”诊疗策略;成立会诊中心,为全面推进MDT诊疗模式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定期病例讨论。各诊疗组每周定时定点举行多学科病例讨论会。制订最适合、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接受规范化诊疗;强化督查考核。通过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科室每月自查规定病种出院病历,填写评估表并汇总分析;督查组每月每科室随机抽查5份相关病历,追踪检查多学科会诊结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分别送科室和医务科。
实施之初,医院MDT仅针对诊断、治疗存在疑难的肿瘤患者。从2016年7月开始,凡是首次住院患者均全程推行多学科综合诊疗,确保每位患者得到规范化综合治疗。
收获:带动三方获益
MDT是一种发展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从患者申请到专家会诊,从医师诊疗到预后跟踪,严密的工作制度,规范的诊疗流程,为患者量身打造科学严谨的诊疗策略和治疗方案。
到2017年9月底,医院共有3800余名患者通过MDT获益。普通百姓享受VIP待遇,提高了依从性并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转归。MDT模式下确定的治疗方案,准确掌握了患者病情演化方向,合适的时机采用最佳治疗手段,这种交叉、整合、集中的诊疗模式,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一站式医疗服务。避免了患者在科室之间重复预约、挂号、就诊,缩短了等待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同时避免了重复检查、重复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
开展MDT,对医院来说不仅带动了整个医疗团队、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学习,而且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甚至科研水平的进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群的协调发展,为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医院疑难危急重症诊治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医院影响力,打造了品牌特色;年轻医生也在参与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更新、专业范围的拓宽、业务技能的提升,让医学实践与人文关怀更加紧密融合。
开展MDT促使学科间相互监督、规范医疗行为,较好地遏制了过度治疗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保基金,并为完善医保政策进行了成功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探索:引领分级诊疗
面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面推开、健康中国的全面推进,医院还将借助“互联网+”,以疾病为中心,构建肿瘤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分级健康管理体系,实现各级肿瘤疾病医疗资源的联动,面向医师,逐级开展理论、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与质量;面向患者,打通各级医疗资源,并争取国际资源,实现诊疗的精准性、资源的公平性。
2015年,医院加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区域医疗协作体;2016年,搭建全省肿瘤医院远程病理会诊平台;2017年,加入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和全国肿瘤专科联盟,并组建江西省肿瘤防治专科联盟。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肿瘤服务模式、推行多学科诊疗服务。江西有50余家县级医院设立了肿瘤科,但存在辅助科室设置不全、肿瘤专业人才缺乏、病理诊断准确率不高、多数未开展MDT、未开设放射治疗科、肿瘤治疗行为不规范、化疗安全防护不到位等现象。该院将推动MDT团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建立转诊绿色通道,重点诊治肿瘤疑难重症患者,康复和晚期肿瘤患者转至下级医院;建立区域肿瘤专科联盟,搭建县级医院远程MDT平台,突破肿瘤诊疗时间和空间制约;通过“万名医生肿瘤学培训项目”、对口帮扶、卫生人才服务团、远程医疗和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辅导、指导手术,提升基层医院肿瘤专科医师肿瘤意识,达到肿瘤诊断、治疗同质化,最终让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