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2018-09-11沈显豹

关键词:诊断率监测仪心电图

沈显豹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中,男70例,女54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0.1±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3)年。本组患者中29例患者合并肥胖症,20例患者合并高血脂,2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4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1.2 方法

检查前,检查人员将检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告知患者,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并确定患者都掌握以后,检查人员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告知患者范松身体,保持均匀的呼吸模式。

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本院SE-1201数字式心电图监测仪,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连续描记。将心电图监测仪的出纸速度调整为25 mm/s,并将增益设置为10 mm/mV,在检查过程中,检察人员要保证监测仪的基线在平稳的状态下,并且成像清晰。

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本院BI-9800型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吸24 h监测,将最终获得的资料发送至工作站,工作人员通过Biox-Win软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与人工判断结合起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1.3 观察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心肌缺血:常规检查:当患者T波<同导联R波的1/10,ST段水平下移≥0.05 mV。动态检查:J点后0.08 S出现ST段水平向下≥0.1 mV,ST段压低持续时间≥60 s,ST段连续2次间隔时间≥60 s。心律失常:需要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率、持续时间、起止点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5.48%、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为81.45%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8.06%和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 [n(%)]

3 讨 论

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其疾病的发展,心肌缺血很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有明显临床特征的患者比较少,在诊断这部分患者时,难度也就比较小,但是对于大多数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患者,对其进行诊断,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2]。因此,就需要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进行改善,将意外的发生降到最低。

心电图对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极其重要,医疗人员能够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但是在诊断的过程中,常规心电图检查获取到的数据是短时间内的,尤其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比较容易漏诊。而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的记录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对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有着较高的价值[3]。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5.48%、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为81.45%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8.06%和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邵龙梅[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总之,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上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将此种诊断方式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

猜你喜欢

诊断率监测仪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基于物联网的电压监测仪自诊断系统研究及应用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便携式物联网环境监测仪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