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等常见长期症状中西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有效性探讨

2018-09-11

关键词:障碍康复疼痛

杨 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脑病科十三病区,江苏 连云港 222004)

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常见长期症状较多,生理方面主要包括的脑卒中后疼痛和疲劳、吞咽功能障碍,心理方面主要包括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等,这些症状都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严重者甚至会终生存在,严重影响其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1]。我院脑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脑卒中为优势病种,针对脑卒中患者常见长期症状多辅助实施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技术应用,如脑循环治疗、吞咽治疗、艾灸、穴位按摩、耳穴埋籽、中药泡足等,实施后相关常见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存明显提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针灸科和脑病科收治的50例存在肢体疼痛、疲劳、吞咽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等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长期症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均为经影像学确诊的初次发病48 h内就诊的脑卒中,临床症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应诊断标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排除合并精神障碍、存在意识和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对照组男20例,女5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8.21±7.84)岁,脑梗死18例,脑出血7例。观察组男19例,女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45±7.23)岁,脑梗死17例,脑出血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中医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探视避免嘈杂,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不利于睡眠的因素。指导合理均衡的有助于睡眠的营养饮食方案。对严重睡眠障碍者给予助眠药物干预,肢体疼痛患者给予肢体按摩和止痛药物,严重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间断鼻饲喂养,对存在焦虑抑郁者给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保证睡眠质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相关特色护理技术干预措施:(1)脑卒中后疼痛和疲劳 :①穴位按摩,患者取卧位,选穴百会、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气海、涌泉穴、太溪穴、冲阳穴、昆仑穴,1次/晚,30 min/次。按摩手法以点、按、揉为主,可达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效果[3]。②应用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存的LF-V型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缓解脑卒中后疼痛和疲劳症状[4]。每天治疗一次,每次30 min。(2)吞咽功能障碍:指导患者家属选择和制作营养均衡的糊状食物,采取适宜的进食体位,调整吞咽姿势。配合代偿方法、温度刺激训练和呼吸道保护手法训练[5]。(3)焦虑抑郁:使用艾条俞穴灸法,选穴百会、足三里、关元、涌泉穴、太溪穴、内关等,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度,时间合理[6]。(4)睡眠障碍:①耳穴埋籽:取王不留行籽行耳穴贴压,取穴神门、肝、心、肾、内分泌、皮质下穴位。5 d为1个疗程,每日按压2~3次至患者自觉有发热得气感为止[7]。②中药足浴:取肉桂、酸枣仁、夜交藤、茯神、石菖蒲、远志、丹参各30 g,加水1000 ml入煎药机煎煮40 min后取汁加入5 L温水温水于每晚睡觉行中药足浴25分钟,注意控制水温在45℃左右[8]。1次/晚,1疗程10 d。

1.3 观察指标

睡眠问题: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9]评定患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由9个自评问题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包括7个因子,即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每个因子按0~3计分,0分指没有困难,3分指非常困难,7因子相加,得到睡眠质量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总分>7分,表明存在睡眠问题。②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10]来评价患者近2周的生存质量,由26个条目和3个附加问题组成,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4个领域,和2个评价个体关于自身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的独立分析条目(每条目采用5级评分),各领域得分范围4~20分,4个领域得分相加为生存质量总分,总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存质量WHOQOL-BREF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WHOQOL-BREF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比较(±s)

WHOQOL-BREF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5 18.82±2.43 7.92±1.85 48.38±8.41 70.32±7.46对照组 25 17.76±1.83 12.32±1.61 49.21±7.89 57.44±8.54 t-1.7423 -8.9706 -0.3599 5.6793 P-0.0879 <0.0001 0.7205 <0.0001 PSQI

2.2 两组患者近一周睡眠状况比较,观察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夜间持续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近一周睡眠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近一周睡眠状况比较(±s)

组别 n 入睡时间(min) 夜间觉醒次数(次) 夜间持续时间(h)观察组 25 29.95±8.46 2.26±1.06 6.65±1.12对照组 25 44.56±10.89 3.56±1.46 5.12±0.83 t--5.2973 -3.6027 5.4877 P-<0.0001 0.0007 <0.0001

3 讨 论

临床工作发现:脑卒中后发生睡眠障碍多在发病后1周内时间段,患者脑卒中后疼痛和疲劳、负性心理为主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睡眠减少、质量差、觉醒次数增多,部分脑出血患者以日间睡眠增多和过度睡眠为主要表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治疗复杂,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对患者近期疗效、远期并发症预防和脑卒中复发意义重大[11]。

我院为国家级脑病一体化治疗中心,专科技术涵盖卒中危重单元、神经功能康复、肢体运动康复和心理康复等,能全面完成脑卒中幸存患者二级预防和脑卒中康复治疗和护理,较好地解决其生理方面的脑卒中后疼痛和疲劳、吞咽障碍、以及心理方面的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等长期症状[12]。采用中西医特色治疗和护理技术多种策略解决临床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尚难以确定的长期症状,实行患者的个体化诊治,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临床中西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患者相关长期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加快了脑卒中幸存者功能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障碍康复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疼痛不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